當前,我國正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對我國職業教育和技能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近年來,各地不斷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職教規模和人才數量不斷提升,但仍然難以滿足龐大的制造業轉型需求。相關院校以及各地政府企業唯有與時俱進,精準對接需求,才能不斷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制造業轉型升級需要更多高水平技能人才。正在舉行的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中國選手表現出色,在多個領域多個項目中奪得獎牌。然而在招聘市場上,有的技能人才崗位高價難求,歸根結底是因為高水平技能人才的缺乏。據中華全國總工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人,但高級技師僅300萬人。這意味著現有的高水平技能人才數量難以滿足當前市場需求。職業教育為我國制造業升級提供重要人才支撐,唯有源源不斷地輸送高水平技能人才,才能助力制造強國目標的實現。
現代制造業更需要綜合性技能人才。隨著現代生產設備的升級,機械在很多領域替代了人力,有更精細更穩定的表現。這也使得現代生產對于高水平技能人才的要求發生變化,不僅要有精湛技藝,也要有更廣闊的知識面,更豐富的經驗和更強的綜合素質。技能人才必須了解實際加工中的具體需求與問題,憑靠極強的加工經驗以及崗位沉淀,確保現場生產工藝與設計要求的一致性。現代社會技能人才不能再滿足于成為一位工人,而應當是一位工程師,正如一位大國工匠所言,工匠的意義不只是將一項工作干到極致,而是能憑借豐富的經驗和周密的思考快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尊重人才、呵護人才,才能壯大技能人才隊伍。讓更多學生和家長信任職業教育,讓更多畢業生投身制造業發揮技能優勢,需要在全社會營造愛才惜才護才的氛圍。當前,部分年輕人不愿進工廠,背后是觀念的影響,也是工廠缺乏吸引力所致。企業作為技能人才的使用者,唯有尊重技能人才,給予更好工作環境更優厚待遇,提供更廣闊發展舞臺,才能留住人才。當前,多地政府陸續將高水平技能人才納入人才引進范圍。政府的獎勵機制釋放出明確信號,也必將影響社會人力資源的適配,相關部門應該不斷細化技能人才的待遇保障,將獎勵機制配置到技能人才職業生涯的全過程,時時激勵人才,讓人才有目標有奔頭。職業技工院校也應加大與企業和市場的對接,提升學生的設備實操能力、綜合運用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創新創造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競爭力。
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過程,是生產力發展、制造業升級、科技技術提升的過程,為社會源源不斷地提供符合產業升級的人才,需要職業教育與時俱進,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