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0月26日電(記者楊玉華、汪海月)安徽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內,大眾安徽MEB(模塊化電驅動平臺)工廠建設如火如荼,計劃于2023年實現量產。
幾公里之外,由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大眾安徽與合肥學院共建的大眾學院已經開班,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落地自貿試驗區,為企業培養出更多符合需求的實用型人才。
“自貿試驗區不僅為我們的項目提供了許多便利化的服務和支持,也為解決外籍人士的生活需求提供了多方位幫助,讓外資企業的信心更充足了。”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政府事務負責人裴若寧說。
7月29日,合肥至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中歐班列從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駛出。新華社發(宋炎駿攝)
安徽自貿試驗區自成立兩年來,以不到安徽省千分之一的面積向全省貢獻了約26%的進出口額、10%的實際利用外資。這是中國加速發展的自貿試驗區的縮影之一。
自貿試驗區是中國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201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至今,中國已累計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東西南北中協調、陸海統籌的開放態勢,助力中國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21個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1198.5億元,同比增長16.8%,以不到中國千分之四的面積吸引了近16.6%的外資。
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推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創新“海關通關一體化”監管模式……中國自貿試驗區已累計在國家層面推出278項制度創新成果,充分發揮了對外開放“試驗田”的作用。
“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第一張是2013年,經過六次修改到2020年變成了30項特別管理措施,去年進行了第七次修改,把30項又降到27項,這是在投資領域的進一步擴大開放。”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表示,自貿試驗區為外貿外資基本盤的穩定作出了貢獻。
這是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綏芬河片區的局部(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作為中國第六批自貿試驗區之一,安徽自貿試驗區不斷探索更加開放透明的外資全流程服務機制,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制造業條目實現清零;創新開展綜合保稅區“無感通關”“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等試點,跨境貿易通關時間大幅壓縮;不斷暢通出口新通道,中歐班列已開通105條國際線路,覆蓋18個國家……
“安徽自貿試驗區正在通過打造開放型經濟,提高資源要素流動的便利化,實現國內和國際市場‘雙循環’,讓人才、技術、資金充分涌流,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相得益彰。”安徽省商務廳廳長方旭說。
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中國各地自貿試驗區還立足地域優勢和特色,探索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廣西自貿試驗區利用沿邊沿海的優勢,加快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成為廣泛聯系東盟國家、有機銜接“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黑龍江自貿試驗區立足對俄優勢,全面釋放中俄經貿合作巨大潛力;四川自貿試驗區發揮“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點的區位優勢,推動城市格局由內陸腹地向開放高地轉變。
為讓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各自貿試驗區還積極探索服務貿易、易貨貿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
工作人員在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忙碌(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周牧 攝)
坐落于安徽自貿試驗區的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聯想集團在全球最大的PC研發和制造基地,產品銷往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在聯寶科技公司內,電子屏滾動閃爍著來自全球各地的訂單等信息。
為滿足聯寶科技發展保稅維修服務貿易的需求,自貿試驗區和海關積極改革創新,將聯寶科技的可維修電子類別從單一的電腦主板拓展到顯示屏、服務器的主板保稅維修。在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的同時,也保護了核心技術,促進生產工藝改進,為探索新型服務貿易積累了經驗。
“自貿試驗區是聯動國內國際市場的窗口,在吸引國際人才、技術、企業集聚的同時也可以在這里先行先試新業態、新模式,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院長陳詩一說,未來,中國自貿試驗區作為“雙循環”節點的作用將更加凸顯,要用自貿試驗區的載體鉚緊全球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