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當涂縣江心鄉迎來大豆豐收季。趁著晴好天氣,全鄉1.7萬畝大豆完成機械化收割,確保顆粒歸倉。對尚錦村黨支部書記張小紅來說,今秋有“別樣的收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聯合種植大戶在200畝外灘地種的大豆也豐收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又多了。
原來,尚錦村在長江外灘有200畝集體土地資源。以往都是采用資源發包的方式,獲得集體經濟收益,但每畝發包單價很難突破500元,有的年份還會出現季節性閑置。去年底,張小紅帶領村“兩委”班子對外灘地進行反復核算,得出了“自種收益高于發包收益”的結論。張小紅的想法很快得到黨員和村民代表的支持,村里對200畝閑置外灘地進行復墾平整,并試種第一季小麥25畝和第二季大豆140畝。截至目前,這塊外灘地已經實現小麥和大豆兩季大豐收,銷售額13萬元,加上糧食補貼等收入,預計今年可實現畝均收益800元以上,遠超發包收益。
“今年是試種,主要是積累經驗,后期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擴大種植面積,進一步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張小紅說,采用和種植大戶合作的方式,由大戶負責田間管理和播種收割,村集體支付管理費用,推動村集體和種植大戶實現雙贏。
在黃洲村,同樣是盤活土地,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7萬元。今年初,在“農田四變”中,黃洲村果斷盤下村部門口70畝撂荒地,依托市級集體經濟扶持項目,打造江心鄉首個“生態采摘園”。江心洲沙土地的土壤特性,為黃洲村的生態園項目錦上添花,種植的玉米、紅薯、南瓜等農產品品質上乘,市場口碑很好。截至目前,銷售額已破21萬元,預計年底前銷售額不低于26萬元,每畝純收益可達1000元以上。
“黃洲村有比較好的農旅產業基礎,采摘園項目的實施,與太空蓮基地、義陽農家樂、省級美麗鄉村等形成一條旅游線路。”黃洲村黨支部書記林宏晨說,未來還要打造民宿產業,努力打造具有農村風情、吃住一體的農旅產業鏈。
“農田四變”增加了種植面積,提高了復種指數。糧食產量提高后,又為糧食收購拓展了市場空間。普集村看準商機,依托村級集體經濟扶持項目優勢,以項目資金和村集體資金聯合入股的形式,合計投入45.56萬元,扶持當涂縣永祥糧油專業合作社打造烘干房項目。烘干房占地3067平方米,最多可容納11200立方米糧食,烘干能力達200噸/天。普集村發揮組織優勢,打通合作社與種糧大戶之間的收購通道,幫助合作社收購各種糧大戶的糧食作物,合作社按100元/噸支付普集村業務提成,推動合作社良性發展、村集體持續創收。預計今年村集體可獲收益7萬元,收益率達15%。
“下一步,還要進一步拓寬糧食收購渠道,從本村擴大到全鄉,和其他村結成糧食收購同盟,同收糧食,共享分紅。”普集村黨支部書記何學軍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靠種植業,照樣能打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翻身仗。
記者 吳黎明 通訊員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