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最近怎么樣,工作和生活可都還好?一轉眼我回來已經兩個多月了,很想你們啊!”10月15日上午,在和縣第三中學,援藏教師李鷺撥通了遠在數千公里外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藏族教師瓊達的電話,交流分別后的生活點滴。
李鷺援藏支教的故事要從2019年說起。
當時,市教育局下發通知選派教師援藏支教,李鷺毫不猶豫報了名。“戈壁險灘、藍天白云、沙漠湖泊、牦牛羊群……雪域高原繽紛的色彩,一直令我心向往之。哪怕個人的力量不是很強大,只要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就很開心。”她表示,大學畢業后她就想著有朝一日到西藏去,如今終于有實現夢想的機會了。就這樣,在經過體檢等各項審核后,李鷺僅帶著兩件棉襖,踏上了援藏支教的路途。

然而,一入西藏,各種高原反應接踵而至。“惡心頭疼、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從宿舍到教學樓的距離不過只有500米,再爬一個二樓,但對于高原不適的我來說,感覺像是在爬一座大山。”李鷺坦言,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一下子將自己的夢想擊得粉碎。
“但當看到當地孩子滿是凍瘡的手、看到他們淳樸又渴求知識的一雙雙眼睛,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援藏信念。”為了逼迫自己的身體盡快適應環境,李鷺白天減少運動,晚上就服用安眠藥物助眠。“上課時說話吃力,我就帶著小蜜蜂擴音器;遇到氣喘,我就講慢一點。”
就這樣,李鷺一方面積極開展教研活動,采取“傳幫帶”的方式將內地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分享給雪域高原上的教師們;另一方面,發揮自己的專長,為當地的學生們傳道授業解惑。她還積極送教入鄉,有時奔波一整天,只為去某一戶農牧民孩子家中家訪。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所帶班級的成績測評多次獲得年級第一。

由于回家路途遙遠,西藏的學生們大多常年住校,生活條件較為艱苦。在獲悉情況后,李鷺在和縣第三中學的工作群內發起了“援藏暖小手”的倡議,并自己率先購買了兩百套御寒用品捐贈給生活在西藏的孩子們。在她的號召下,老師們紛紛響應,募捐御寒物資,并委托李鷺趕在大雪封山前,將物資分送鄉里學生手中。

對生活在雪域高原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的學生來說,李鷺是親切陪伴的“李媽媽”,然而對于自己年幼的一雙兒女和家人來說,李鷺滿心愧疚。
“女兒中考,我未能陪伴身邊,年邁的父親做心臟搭橋手術,我未能守在病榻前……不是不想回家,是因為高原上有更多的孩子需要我。”說話間,李鷺的眼中泛著淚花。由于父母生病,愛人工作較忙,無奈之下,她為兒子辦理了托運,讓剛滿五歲的孩子獨自一人飛往西藏。
“剛到西藏的那會,我不太適應,特別是媽媽上班的時候,只有葫蘆娃陪著我,感到特別害怕。”眼前年僅7歲的陳信,懂事得讓人心疼,他悄悄地告訴記者,因為怕影響媽媽工作,這些都沒敢和她說。“我要像葫蘆娃照顧葫蘆爺爺一樣來照顧媽媽。那么只有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媽媽。”而這一陪伴,就是長達一年半。

今年7月20日,李鷺圓滿完成個人援藏任務返回家鄉。而像這樣的援藏精神仍在傳遞。和縣第三中學副校長陳榮武表示,李鷺老師的事跡不僅溫暖了山南二中的藏族師生,更感動了和縣三中的全體師生,今年學校又有一位老師接過“接力棒”,前往山南市開展援藏支教。
如今,李鷺正在全面了解、準確把握2022年版課程標準的新變化、新要求,切實把課程標準要求落實到新學期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在今后,我將懷揣初心,繼續堅守講臺。”此刻,李鷺的眼中目光堅定有力。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孫園 常興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