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記者走進瑞泰馬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節能環保型高溫材料數字化生產車間,只見年產能達8萬噸的生產線,只有幾名操作人員在忙碌。密集的智能倉儲貨架、運轉高效的AGV無人叉車……智能綜合物聯網平臺正是車間“智變”、工廠“透明化”的關鍵所在。
在我市,像瑞泰馬鋼這樣的高技術制造業企業還有不少。1-7月,我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二。
數字的背后,是我市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全市大力推廣馬鋼“智變”經驗,加速企業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改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制造成熟度已達規范級。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智能制造標桿示范,認定馬鋼股份等4家企業為智能制造標桿示范企業,獎補8000余萬元。同時,建立智能制造“項目庫”和“智庫”,建成省級智能工廠15家、省級數字化車間61家,瑞泰馬鋼獲得工信部智能制造優秀場景認定。
智能“活水”,讓企業發展“如魚得水”。智能制造診斷是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主要通過專業機構幫助企業梳理智能制造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圣戈班管道系統有限公司與賽迪研究院簽訂智能制造診斷協議,11位專家為企業量身定制具體、科學、可行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全價值鏈數字化轉型,公司也通過“智改數轉”獲得良好的效益。我市打造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為1000余家企業開展線上、線下診斷服務。此外,建立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資源池,納入中國信通院等75家專業服務商。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加快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支持企業打造典型工業應用場景。馬鋼港務原料公司“智慧料廠”示范項目、馬鋼重機工業互聯網平臺等4個項目入選國家級試點示范;博望區工業互聯網平臺、山鷹數字化生產運營平臺等11個具有示范效應的區域級、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省級重點平臺。
一個例子就是,馬鋼檢測智控中心作為全國鋼鐵行業首個檢測智控中心,實現了6個原料實驗室遠程操作、3個快分實驗室和1套成品自動化線的遠程監督運行、統一集中管理,大幅提升內部管控力度,降低采購質量成本。
提質增效還要擴量。1-7月,我市新興產業“雙招雙引”已開工項目和總投資額均居全省前三。大項目紛紛搶灘落戶,正是新興產業加快壯大的生動寫照。我市對照制造業倍增缺口部分,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特別緊盯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舉辦專場推介會、出臺新興產業發展政策、優化人才服務保障,“雙招雙引”碩果盈枝。
產業發展有其規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步入快速軌道,久久為功,速度和效益自然會顯現出來。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新材料、5G通信通訊……隨著越來越多“新”板塊熱力加盟,為城市產業注入了強勁澎湃新動能,驅動馬鞍山在制造業三年倍增的賽道上“蹄疾步穩”。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李云尉 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