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8月23日11時15分
處暑節氣至
八月將末
三伏將盡
公歷每年8月22日至24日
當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時
為處暑
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四個節氣
也是秋季第二個節氣
處暑的“處”有停止、隱退之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暑氣至此而止矣”
晝夜溫差逐步拉大
處暑分為“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
鷹感知秋之肅氣
開始大量捕獵鳥類
鷹常將所獵之物碼放在一起
“殺鳥而不即食,如祭然”
就像是人們的祭祀一般
二候:天地始肅
“肅”是“肅清”
天氣因“肅”而清
肅清后必帶來蕭瑟之氣
古有“秋決”一說
順應天地肅殺之氣
三候:禾乃登
“禾”是五谷各類
天氣肅殺后
莊稼才有收成
成熟曰“登”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
按照陸游的說法
雖然春夏秋冬各有其美
但體感舒適度最高的
還是暑熱消盡的新秋時節
與北方秋高氣爽的天氣不同
南方地區在處暑之后
往往還會迎來
調皮的“秋老虎”
暑熱還會發揮一陣威力
“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
古人認為農歷七月中旬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
處暑,不僅意味著秋涼
也預示著五谷豐登的喜悅
此時節
我國各地農作物陸續進入成熟期
處暑過,暑氣止
就連天上的那些云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
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云成塊
民間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
其間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離離暑云散
裊裊涼風起
愿你
對生活的熱情不減
對美好的感知依舊
[編輯:
崔安坤 審核:陳敏娟 審簽:江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