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owmae"><xmp id="owmae">
  • 您的位置: 馬鞍山新聞網 > 要聞 > 正文

    幫助農民兄弟多種糧種好糧

    2022-08-18 20:01:06 來源: 安徽新聞網-安徽日報

    喬玉強(右)在指導“淙祥合作社”大豆生產。徐旭東 攝

    “他手把手向俺們傳授農業技術,一干就是半天,一點沒有專家的架子。”這是農民眼中的喬玉強。

    “皮膚曬得黝黑,整天樂呵呵的,在辦公室坐不住,喜歡往田里跑,和科技幫扶對象聊起科學種田來滔滔不絕,就差把自己的辦公桌搬到農民的莊稼地里了。”這是同事眼中的喬玉強。

    “他一年有好幾個月在外出差,把大部分時間留給了試驗田,留給了需要農業科技的農民兄弟。”這是家人眼中的喬玉強。

    驕陽似火,酷熱難耐。8月17日,對口聯系種糧大戶徐淙祥的省農科院作物所科技特派員喬玉強博士,再次來到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查看大豆、玉米苗情。天氣悶熱,不一會汗水就濕透了衣衫,但喬玉強毫不在意,對他來說,這種工作場景再平常不過了。

    科技特派員就是“架橋人”

    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阜陽市太和縣種糧大戶徐淙祥回信,勉勵他帶動大伙“多種糧、種好糧”。消息傳出,作為太和縣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定點幫扶科技特派員,喬玉強難掩激動的心情,“2011年我被派往太和縣對接服務‘淙祥合作社’,至今已有10多個年頭了。總書記的重要回信,也給了我們農業科研工作者莫大的鼓勵和鞭策。”

    農業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農業科技真正落地轉化為生產力,必須打通科技服務‘最后一公里’,在農業科技和農民之間架起一道橋梁,科技特派員就是‘架橋人’。”談起自己的工作,喬玉強這樣總結。

    10多年來,喬玉強和其所在的省農科院小麥栽培與耕作團隊,協助太和縣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成功申報各類農科項目10余項,項目實施過程中既提高了合作社種植水平,也推動了科研成果的轉化。

    “今年的小麥大豐收!”說起今年的麥收,淙祥合作社農戶徐建喜上眉梢。近年來,喬玉強積極發揮“架橋人”作用,在合作社推廣作物所研發的新品種皖墾麥22、荃麥725等,并結合優良品種篩選和科學栽培技術,極大地提高了合作社的糧食產量。今年,皖墾麥22的畝產超過800公斤。合作社年單位面積收益較附近一般農戶高了20%以上。

    “我們一有技術上的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喬博士商量對策。”合作社的第三代傳承人徐旭東說。

    剛加入合作社時,農戶們對于小麥藥劑拌種、控制播量、氮素后移等技術難以接受。喬玉強通過開展小面積對比試驗,讓大家看到了技術帶來的顯著變化,他們開始主動要求學習新技術。從小面積試驗到大面積集成示范,喬玉強一直躬身實踐,在生產關鍵期到田間地頭現場指導。他還積極開展專項指導培訓,為當地培養了一批種田能手和技術骨干。

    精準科技幫扶贏得農民好口碑

    “在喬玉強等省農科院專家的技術指導下,農場多次刷新安徽省小麥高產紀錄。”這是渦陽縣楚店鎮后水波村張林森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張林森對喬玉強及其所在專家團隊辛勤付出的由衷贊譽。

    近年來,喬玉強和團隊長期對接服務太和、渦陽、蒙城、濉溪等小麥主產縣(區)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其中,渦陽縣楚店鎮后水波村張林森種植家庭農場高產田塊在連續3年小麥畝產突破800公斤的基礎上,今年更是創造了畝產913.18公斤的高產紀錄。

    喬玉強和團隊還在全省各糧食主產縣(區)設立固定試驗示范基地9個,創新優化糧食生產技術推廣模式,在基地設置新技術試驗區、新裝備展示區、高產高效技術集成示范區,最大限度地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從試驗區到示范區,他們持續不斷為農民送去“科技良方”,推動科技成果落地生根,為糧食生產帶來新理念和新動能。

    針對目前農業技術成果推廣轉化率和到位率低的問題,2021年,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阜陽市潁州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安徽金土地農業機械服務有限公司四方聯動協作,建立了以“提高技術轉化率和技術到位率、切實推進‘兩強一增’”為主要目標的安徽潁州農業社會化服務科技創新基地。喬玉強頻繁奔走于合肥與阜陽之間,參與基地的科技服務工作。

    “喬博士他們帶來的新型播種機、專用肥料及施肥技術,改變了傳統的糧食種植方式,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他比我們這些地地道道的農民都能吃苦,不怕累不怕曬,到田里指導技術,一蹲就是半天。”“我們沒啥文化,那些專業性的東西也聽不懂,他就想辦法用我們能聽懂的方式一遍遍地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喬玉強用自己長年累月、不辭辛勞的科技幫扶,贏得了農民兄弟的好口碑。

    “從事農業科技工作,是我一生的幸運”

    “從事農業科技工作,是我一生的幸運。”喬玉強表示。從2008年來到安徽省農科院工作開始,“敬農、愛農、惟實、惟新”的八字院訓便深深地烙印在他心中。

    10多年來,作為安徽省小麥產業體系栽培崗位專家,喬玉強扎根基層、服務“三農”,一方面深入基地,向農民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指導農民施肥耕種;另一方面,自己下田試驗示范,真正做到了把“論文”寫在田野上,把成果轉化在基地里,讓笑容綻放在更多農民的臉上。

    農業生產具有很強的地域差異,對此,喬玉強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在合作社開展優良品種篩選、肥水高效利用等專題技術研究與示范,成功地總結出一系列適合淮北地區自然條件的糧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推動解決太和縣糧食生產的瓶頸問題。他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指導耕種,用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扎實的專業知識去解決農民提出的各種問題,讓晦澀難懂的科技術語“聽得懂、傳得開、立得住”。

    為了最大限度發揮合作社流轉土地效用,他和所在團隊通過區域功能劃分,將土地分為新技術試驗區、高產高效展示區、高產高效示范區,極大地促進了農業技術的推廣。如今,合作社耕地面積已擴大到1200多畝,溝渠路橋井等田間基礎設施基本齊備,良種覆蓋率100%、農機作業率100%、科技貢獻率75%以上,先后榮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和省、市、縣科技進步獎及“科技興農突出貢獻獎”。喬玉強也被授予“阜陽市優秀科技特派員”稱號。

    “下一步,我將依托團隊在太和縣、泗縣、潁上縣組建的科技特派團,服務更多經營主體,延長小麥產業鏈,運用現代農業科技帶領廣大農戶多種糧、種好糧,提高種糧效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喬玉強說。

    [編輯: 吳曲波 審核:王小明 監制:谷雨 ]
    分享到:
    相關新聞
    回到首頁
    99ri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综合给合狠狠狠,在线观看视频亚洲,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 <bdo id="owmae"><xmp id="owmae">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婷婷丁香六月|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100款夜间禁用b站软件下载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www.天天射| 欧美肥臀bbwbbwbbw| 国内女人喷潮完整视频| 亚洲人成7777影视在线观看| 麻豆福利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男女一边摸一边爽爽视频| 日本高清免费网站| 初尝黑人巨砲波多野结衣| 久久经典免费视频| 翁虹一级毛片手机观看| 大陆黄色a级片|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色老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久久久五月综合色|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青青草成人免费| 女人战争之肮脏的交易| 国产美女免费网站|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 天天天天躁天天爱天天碰2018|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韩国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学霸c了我一节课|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色天天天综合色天天碰| 在线播放黄色片|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 人夫的堕落变装| 免费在线你懂的| 川上优最新中文字幕不卡| 亚洲人成黄网在线观看|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