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恒精新能源智能裝備研發制造服務基地項目開工儀式在博望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項目現場舉行。該項目由上海恒精感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人民幣,其中一期用地面積77畝,用于生產500萬套新能源汽車剎車系統關鍵零部件。
從刃模具“一枝獨秀”,到新材料、智能裝備、智慧物流“三駕齊驅”;從“叮叮當當”人工敲打,到整條生產線一鍵操控……發軔于“打鐵”工藝的“博望制造”,迎來“智能化”“集群化”的發展階段。博望區圍繞主導產業、戰新產業,通過“招商補鏈”“科技強鏈”“服務穩鏈”聚鏈成群,讓昔日的“鐵飯碗”端得更牢。
打好“招商補鏈”牌 形成產業集群
“我們過來了,下游企業肯定也會跟過來。”8月初,博望區順博合金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一期廠房正在鋪蓋房頂,看著吊車將一塊塊不銹鋼瓦吊到房頂上,項目負責人夏躍云信心滿滿地說道。
順博合金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是由重慶順博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56億元,分三期實施。一期占地460畝,今年春節后開工,將建設10條年產40萬噸再生鋁生產線;二期占地500畝,建設年產50萬噸鋁合金基材生產線;三期占地440畝,主要建設鋁材深加工生產線。全部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265億元,年新增稅收約6.3億元,畝均產值1893萬元,畝均稅收45萬元。
夏躍云說,重慶順博在江蘇、廣東、湖北、重慶等地都有工廠,但博望產業基地項目建成后規模最大,對下游企業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博望區投資促進中心負責人介紹,該項目落戶后,已有相關領域企業主動往博望區聚集,初步估計至少能帶來七八個下游項目。
新項目落地是制造業發展后勁所在。博望區聚焦專業招商、精準招商,突出招大引強,強化“雙招雙引”,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博望。
盛夏時節,騰亞環境控制智能裝備制造及產業鏈配套項目工地施工正酣。“這個項目一完工,我們整個產業鏈就全部搬來了。”看著眼前的場景,項目負責人易新玉介紹,項目一期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2億元、稅收6000萬元;二期有望今年底建成投產,預計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5億元、稅收1億元,并且招引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形成環境設備全產業配套。
與此同時,臺灣旭淄高端數控機床生產基地項目正在進行土地平整。該項目總占地約140畝,全部投產后將年產精密圓筒磨床400臺、大型龍門磨床30臺、龍門五面體加工中心30臺、傳統銑床與三軸及三軸以上立式加工中心1000臺,并配套建設鑄造及精密機床加工和精密機床鈑金生產線,成立精密機床制造及培訓中心。建成后將形成行業上下游全流通產業鏈,預期達產后年銷售額將達9億元。
打好”科技強鏈”牌 提升集群競爭力
“這臺機器叫柔性折彎機,編好程序,就不需要人工操作了,全自動折好所有的邊,速度是普通折彎機的五到六倍。”在馬鞍山東海裕祥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公司折彎中心項目經理曾玲芳正在調試一臺剛剛研發出來的折彎機。
在東海裕祥公司,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新品問世。“我們一直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產品的更新換代。”公司技術兼采購總監石賢林說,公司結合客戶需求進行產品和技術的創新,柔性折彎機就是公司與南京一家企業合作研發的成果,“公司還建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4個省級研發平臺,成立了北京中關村博爾頓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技術創新能力越來越強。”
近年來,博望區聚焦制造強區建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多層次、多主體搭建產學研合作載體,多渠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進技術創新,強化協同創新,通過“科技強鏈”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
海天重工是博望區一家鑄造企業,其生產過程以前主要以手工重體力為主,就在今年,公司引入了智能化生產線,實現“智”和“質”的雙重改變。
“以前取料、配料靠人工,難免會有誤差。現在全部自動化操作,輸入‘配方’,機器自動到各個配料口抓好料,然后加到爐子里。”指著車間內一排像漏斗一樣的配料出口,公司技術部部長張超舉例說。
實現智能化、數字化提升,也是博望制造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眼下,該區正在積極搭建博望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工業互聯網為支撐,以產業數據資源為核心,運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綜合集成博望區域特色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創新鏈,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數字化支撐,為產業生態建設提供數字化服務,為經濟治理提供數字化手段。
“給企業生產過程提供指導。”博望區工業互聯網項目經理張強介紹,工業互聯網平臺將打造不少于40個工業模型,打造一站式工業APP交付和使用服務,幫助工業企業快速、低成本實現數字化轉型和升級。
打好”服務穩鏈”牌 營造最優營商環境
“半個月時間,100萬元貸款就到位了。有了這筆錢,我們原材料采購就不用發愁了。”7月27日,馬鞍山奧天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立斌緊鎖的眉頭終于解開,臉上露出了笑容。
奧天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是博望區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生產銑刨機、路拌機、攤鋪機等筑路工程機械配件,產品給徐工集團等國內大型機械生產企業做配套。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貨發不出去,貨款不能及時到位,企業現金流出現困難。“手上的訂單排到了3個月后,可是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原材料。”王立斌心急如焚。博望區金融主管部門了解到企業困難后,立即牽線搭橋,最終促成銀行與企業達成合作。“預計今年產值能突破3000萬元。”王立斌說,目前車間都在滿負荷運轉,產銷勢頭兩旺。
“閑時不擾,難時出手”,也加快了新項目早動工早投產。
“如果不是博望區及時幫我們解決了員工返崗問題,項目進度肯定沒那么快。”夏躍云說,按照當時的計劃,今年春節后項目就要開始全面施工,可由于疫情影響,外地的工人無法返崗。眼瞅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開工遙遙無期,夏躍云非常著急。
博望區發改委了解到情況后,為企業提供免費臨時隔離點,幫助企業盡快組織工人返崗,并做好返崗人員的疫情防控服務。“服務非常貼心,我們只要安心把項目建好,其他要辦理的事項,政府部門有專人幫我們跑。”夏躍云介紹。
營商環境是項目建設的“生命線”,是企業運行的“壓艙石”,更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今年以來,博望區“四送一服”工作小組通過微信、電話、入戶走訪、公眾號推廣等形式走訪調研轄區企業,全面摸清企業基本情況、生產需求和存在的困難;積極推廣“四送一服”網絡平臺,建立健全企業包保責任制度,按季度入戶走訪包保聯系企業,優化各級部門服務工作機制,實現了從“企業來辦事”向“幫企業辦事”的觀念轉變。
傾心助企解難題,項目之花競開放。今年以來,博訊高端數字產業設備配件生產線、元久壓裂車液力端裝備等8個項目順利竣工投產。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4個,新引進2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3個,其中5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個。總投資107億元的海螺綠色建材產業基地項目成功簽約,實現了該區百億元投資項目“零的突破”。
文圖/記者 王永霞 何鵬
通訊員 朱一全 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