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司徒村的純紅薯粉絲,采用傳統工藝,口感爽滑勁道……”8月3日下午3時,在含山縣陶廠鎮司徒村電商運營中心,“司徒農特產”抖音直播間準時開播,村后備干部劉祥娟面對鏡頭侃侃而談,紅薯粉絲、瓜蔞子、茶油等農產品一一被“端”到觀眾面前。
鏡頭外,分貨、裝箱、打包、貼快遞單……村干部賈宏慶手上動作已然很熟練。“根據訂單,合作社、農戶將農產品送到這里來。若量不大,后續工作就由村干部包辦;要是量大,會招呼幾位村民來幫忙,給他們再添一筆務工收入。”賈宏慶表示。
黨建引領,電商賦能,“鏈”上產業。近年來,司徒村堅持黨建引領,結合本村豐富的農林資源,搶抓網絡經濟發展機遇,創新“黨建+產業+電商”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積極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開辟出了鄉村振興、共富共享新路徑。據悉,司徒村2021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05.67萬元,先后被評為安徽農村電商鞏固提升工作示范村、馬鞍山市基層黨建工作示范點等。
建強堡壘
做好“黨建賦能”大文章
四面環山,司徒村是一個山洼里的村莊。這里有著優美的環境、豐富的資源,盛產優質的紅薯、蜂蜜、土雞等農特產品。由于交通閉塞、設施薄弱、產業單一,該村的發展一度停滯不前,村級集體經濟更是沒有進賬。
“必須要利用資源、帶動產業,來提升村級集體經濟。”方向定了,實施起來卻處處充滿挑戰。為此,村“兩委”和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積極“走出去”,多次前往當涂、潛山等地學習考察,召開十余次聯席會議,拓寬發展思路,加強產業謀劃。
黨組織是核心,人才是關鍵。司徒村堅持把有思路、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人才選配到村“兩委”班子,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納入村干部績效考核,夯實基層戰斗堡壘,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
同時,設置集體經濟發展黨員模范崗,組織在村黨員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決策、運營和監管,鼓勵黨員發揮自身特長參與或聯系集體經濟項目管理;設立“愛心超市”,將黨員參與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與公益積分掛鉤,公益積分與物品兌換掛鉤,推動黨員在集體經濟發展中顯擔當、做表率。
“紅色引擎”隨之點燃!
整合資源
做好“長短結合”新文章
面對持續高溫天氣,連日來,司徒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隊長柳雯瓜蔞田、油茶山兩地跑,忙得是腳不沾地。動用抽水機、抽水泵進行灌溉,加強除草順瓜、加裝柵欄等管護……看著綠意滿山、瓜果滿藤,她才略松一口氣,“村里增收,還得靠它們呢!”
為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司徒村堅持產業主導,因地制宜謀項目、促發展,研究制定了長短兩條線。長線就是種植生長期較長的油茶,該村2019年開始持續擴大油茶種植面積,即將在今年迎來首輪收益,成為村級集體經濟收益新的增長點。短線則是發展瓜蔞種植,當年種植、當年收益,“去年種植瓜蔞100畝,收益已有30萬元。”柳雯說。
不僅如此,司徒村還走出村子,尋求“合作伙伴”。依托黃桃種植產業,司徒村聯合官塘村、西塔村、南峰社區,整合相關資金,購置“聚特鮮”黃桃生產基地資產,新建1044平方米黃桃深加工廠進行出租,年收益14萬元;入股潘村民宿項目和銅廟標準化廠房續建項目,預計可帶來8萬元的年收益。
搭建平臺
做好“電商特色”云文章
特產賣不出特價、有高產量無高產出,“如何將農產品賣出好價錢”一直是影響司徒村農戶致富的大難題,也是制約司徒村鄉村振興的“攔路虎”。解決這個痛點,是村“兩委”和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要辦好的頭等大事。
“產業要長短結合,銷售也得兩條腿走路。”柳雯表示,為了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司徒村積極搭建“線上”平臺,探索推廣“合作社+公司+農戶+電商”“你種我銷、你養我賣”電商模式,依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注冊“司徒農特產”電商品牌,開設淘寶網店等,主營含山大米、紅薯粉絲、黃桃、瓜蔞子等農特產品;拓寬“線下”渠道,積極對接商超、單位、社區等,開展團購等活動。
司徒村還積極爭取資金,建成電商服務綜合樓,打造集農特產品展廳、電商直播、瓜蔞子倉儲分揀于一體的綜合體,通過做好特色農產品的品牌策劃、包裝,形成豐富多樣的產品體系。依托“快遞進村”政策,與郵政達成合作,實現電話、網絡即時下單,快遞即時發貨;針對黃桃、葡萄等生鮮產品,與順豐快遞建立合作關系,全面暢通送貨渠道。
“今天農產品還在地里,明天就可端上餐桌。”柳雯表示,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不僅讓越來越多的司徒農特產品走出“深閨”、鼓起農民腰包,也推動著產業鏈轉型升級。目前,紅薯粉絲、瓜蔞子等已初步形成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提供強勁動能。
記者 鄧婷婷 通訊員 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