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糧豐收才過去不久,
田野里又傳來好消息!
眼下全省各地早稻已收割結束,實現顆粒歸倉。據產區田間調查及綜合分析顯示,今年早稻生產實現面積增、單產增、總產增等“三增”。在此基礎上,270萬畝雙季晚稻栽插也接近尾聲,實現種足種滿。
早稻是全年糧食收獲的第二季,夏糧、早稻接連豐收,為全年糧食生產打下扎實基礎。
據農情調度,今年全省早稻種植面積257萬畝,比上年增加0.7萬畝。單產和總產有所提升。今年早稻生產期間,氣象條件總體平穩,與去年相當略好。從產量因素看,今年畝穗數略減,但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早稻豐收與我省抓好政策扶持和先進品種、技術和裝備運用密切相關。
前不久,在廬江縣同大鎮二龍社區和郭河鎮廣寒村,使用省農科院新技術模式種植的1124畝早稻喜獲豐收。經專家組對其中的328畝核心方頭季水稻實收實測,平均畝產達到715.1公斤,創下了我省沿江新雙季稻模式頭季稻高產新紀錄。與傳統雙季稻種植相比,這種叫做早稻機插——低留茬機收再生的新技術模式,具有省種、省秧田、節肥、節水和節約育秧用工等優勢,受到廣大農戶歡迎,促進了早稻生產。
早稻生產中,我省持續加強政策支持,著力實施“兩強一增”行動,強化科技、農機對水稻生產的支撐作用。圍繞糧食生產目標,任務明確到田,確保播種面積不低于上年水平。整合稻谷補貼、糧食發展專項等相關項目資金,優化稻谷補貼方式,通過增加每畝補貼金額、以獎代補、加大對示范帶動的支持力度等方式,支持開展集中育插秧等關鍵環節以及代耕代種等托管服務,引導農戶穩定早稻種植面積。
全省組織1.3萬余名基層農技員,開展包村聯戶服務,切實提高對農戶尤其是種糧大戶的服務水平,以集中育秧、病蟲統防統治、“四代一管”社會化服務示范為抓手,指導早稻生產。重點抓好早稻生產大縣、大片和大戶,加快多項綠色生產技術的示范推廣。發揮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用,大力推進統防統治,全面做好病蟲害防控。
當前玉米、大豆、水稻苗情較好,秋糧豐收底子牢靠。各地將突出抓好秋糧田管,加強苗情、墑情、病蟲情、災情等動態監測。重點做好以草地貪夜蛾、水稻“兩遷”害蟲等為重點的重大病蟲害的防控防治。針對不同作物和地區,落實生產指導和技術服務,抓好肥水合理運籌,強化關鍵技術措施落實,搭好豐收苗架,努力筑牢秋糧豐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