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好生活,從來都是百姓不變的向往;保障改善民生,這座城市的腳步從未停歇。
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日前,我市正式印發通知,啟動實施2022年省市民生實事。落實20件省定民生實事,辦好6件市級民生實事……展開這份全新的民生“清單”,承載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殷殷向往,體現著“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價值取向,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成色更足、更可持續、更有保障。
落實20件省定民生實事
持續增強群眾美好生活體驗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大的政績。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從來都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21年,我市以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精心組織,協調聯動,強力推進,狠抓落實,全市33項民生工程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全年累計投入資金75.5億元,同比增長12.4%,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書寫了一份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今年,我省創新民生工程建設模式,實施20件省定民生實事。其中,我市實際實施18件,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區域醫療水平提升行動我市無目標任務。
這些民生實事,聚焦養老、就業、托育、教育、社會保障等領域,旨在為人民群眾進一步筑牢民生保障。
▲老舊小區改造效果圖
其中,“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141.547公里,實施農村公路養護工程341公里。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將完成棚戶區改造新開工4159套,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06個,涉及住戶43890戶。幼兒托育和學前教育促進,將增加普惠托育服務有效供給,新增托位2500個左右,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4所。養老服務和智慧養老,高齡津貼惠及所有80周歲以上老年人。中小學課后服務,努力實現有需要的學生全覆蓋。15分鐘健身圈建設,統籌建設124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形成全民健身設施網絡。15分鐘閱讀圈建設,建設66個城市閱讀空間,初步形成“15分鐘閱讀圈”。“惠民菜籃子”運營,建立不少于12家“惠民菜籃子”門店。老年人門診就醫便民服務,全市市區4家三級綜合性醫療機構(中醫院)、8家縣(區)級二級醫療機構創建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讓老年人在門診就醫中享受方便快捷的服務。食品安全“你點我檢”,在全市范圍內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圍繞“米袋子”、“菜籃子”等大宗消費食品,開展食品安全“你點我檢”抽檢活動。
此外,我市還將實施的省定民生實事包括就業促進工程、城鄉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困難群眾救助、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工程、困難殘疾人康復、困難職工幫扶、老年助餐服務和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
辦好6件市級民生實事
為一江兩岸播撒更多幸福
為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在全面落實省定民生實事基礎上,今年我市將集中精力辦好6件市級民生實事。
▲馬向路人行天橋效果圖
城市人行過街通道建設。2022年繼續實施健康路-江東大道(市第二中學)段地下通道和馬向路(中加雙語學校)段上跨天橋兩處人行過街通道建設。其中,健康路-江東大道(市第二中學)段地下通道閉口段長度185.6米,預計年內完成土地平整、管線遷移等工作,開展基礎結構施工;馬向路(中加雙語學校)段上跨天橋橋梁全長61.5米,預計年內完工。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建設一批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包括在花山、雨山、博望區新建、改擴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不少于30處,在慈湖河景觀帶林里路-天寶路段繼續完成慈湖河體育公園項目建設。
國有景區對市民免費開放。為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旅游服務需求,在雨山湖公園、采石磯景區對市民免費開放的基礎上,2022年李白文化園、凌家灘遺址景區、霸王祠、褒禪山、太湖山景區等5家國有收費景區,對馬鞍山市常住人口(本市市民和長期居住的外來務工人員)實行免費入園政策。
“反電詐、筑平安”護盾工程。2022—2024年實施“反電詐、筑平安”護盾工程,項目內容包括建設預警平臺等。
高層住宅小區消防設施無水維修項目。2022年對國際華城(共27棟)、康嘉花園(共4棟)、頤畫嘉園(共5棟)、康嘉大景城(共8棟)、江東大道3001號(共3棟)等5個高層住宅小區無水消防設施進行維修。
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建設。2022年建設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在三年內逐步推動城區主要大型農貿市場全面完成智慧管理設施建設,打通全市市場管理數據連接,實現全市智慧市場監管平臺管理應用。
為切實把民生實事辦好辦實,我市將創新監管機制,強化資金保障,加強閉環式管理,倒排工期、壓實責任、狠抓落實,加快推進民生實事落地見效,持續增強全市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記者 劉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