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梨花正清明。祭英烈,致哀思。在這樣特殊的日子里,人們緬懷先烈,寄托哀思,民德歸厚。不論是“云祭掃”,還是線下追思,不同形式的清明活動讓人們觸摸輝煌歷史,感悟偉大時代,敬仰“閃亮的坐標”,升華濃厚的家國情懷。
鮮花奠英雄,深情寄哀思。在革命戰爭年代,紅軍將士視死如歸、向死而生、一往無前、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崇高精神,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發揚;在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長征這條紅飄帶,是無數紅軍的鮮血染成的;在抗美援朝戰爭中,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我們要永遠銘記先烈的犧牲和奉獻,將哀思、追憶化為不懈奮斗、一往無前的精神動能。
緬懷先烈志,共鑄中華魂。每一個英雄都是“閃亮的坐標”,他們的事跡感人肺腑、他們的精神猶如“燈塔”,鐫刻歷史、照亮前路,凝聚起一個民族的情感,匯聚成國家自立自強的精神內核。從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到抗美援朝志愿軍“新興里戰斗模范連”,從把生命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的“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黃文秀,到“疫”不容辭、“疫”往無前的抗疫戰士……歷史的長河中,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使命,導向相同的責任。無數英雄模范前赴后繼、浴血奮戰,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展現出對祖國的赤誠大愛和對人民的赤子深情。
紀念先烈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英雄精神,汲取奮斗的力量。回望歷史,叩問初心,讓信仰集結,讓奮斗不止。疫情之下,一些烈士公墓、紀念設施開通網絡祭掃平臺。很多人選擇“云祭掃”,通過網上平臺進行祭拜、獻花、鞠躬等,以別樣方式寄托哀思。4月3日清明節假期首日,全國共有2304個網絡祭掃平臺,網絡祭掃群眾69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75.7%。
不同的形式,不變的緬懷。人們廣泛參與,“云端”為英雄點亮一支虛擬蠟燭,為英雄留下一句祭文,與網友交流一段感人體悟,傳遞著對先烈的崇敬之心、感念之情、傳承之志。“繼承革命烈士精神,不忘初心,愛祖國,愛人民,永遠跟黨走。”“山河已無恙,吾輩當自強。”……一句句真情流露、情感共鳴,讓無限的愛國情懷在特殊的日子里騰升。
精神的力量催人奮進,“閃亮的坐標”長存常在。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英雄的犧牲和奉獻。緬懷英烈,學習英雄,貴在起而行之、勇挑重擔,要扎根基層、立足崗位、勇挑重擔,把英烈的精神在具體實踐中發揚光大,在新征程中跑好“接力棒”,為實現中國夢奮斗不止。放眼,不論是戰勝疫情,奮力扭轉當前被動局面的“緊要行動”,還是矢志奮斗“十四五”目標任務長跑實踐,都需要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沖鋒陷陣、頑強拼搏、埋頭苦干,用切實行動紀念英雄、傳承精神、創造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