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樣點維護現場秩序,確保市民排隊間距達到安全距離;堅守小區卡點入口,嚴格查驗出入證、進行信息登記;在飯點為醫護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等一線抗“疫”人員送上熱騰騰的飯菜……在我市疫情防控第一線活躍著這樣一支隊伍,他們年輕有朝氣、積極有擔當,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青年的力量、責任與擔當,這支隊伍有著統一的稱呼——青年志愿者。

同齡志愿者同向同行
“您好,請問您有沒有辦理過小區出入證,要是還沒辦的話請在我這里實名登記。”3月18日8點多,在花山區佳山社區路口,孫妍和楊悅婷兩位志愿者正在對出入小區的人員進行信息登記,發放出入證。
今年22歲的孫妍家住楊秣小區,是蘇州大學一名大四學生。3月14日上午,我市啟動首輪區域核酸檢測,孫妍和家人一同來到離家最近的華海3C采樣點排隊采樣,看到現場人手不夠,采樣完后,孫妍現場主動報名成為一名志愿者。穿好防護服,帶好防護鏡,她立刻上崗,協助社區工作人員登記信息并維護現場秩序。“請大家戴好口罩,依次排隊,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離。請提前打開手機出示核酸檢測信息預登記二維碼,方便工作人員錄入信息。”6個小時后,當孫妍脫下防護服和防護鏡時,臉上勒出了深深的印痕,被汗水打濕的頭發貼在額頭上。

與孫妍同齡的楊悅婷是市政府機關幼兒園清河灣分園的一名幼兒教師,3月14日上午,她從微信朋友圈得知佳山社區正在召集防疫志愿者,便主動報了名,參加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成了佳山社區首批志愿者。“請大家戴好口罩,按照‘一米線’有序排隊,并提前打開手機上的核酸檢測信息預登記二維碼。”3月14日的一整天,楊悅婷來回穿梭在采樣的人群中,向前來做核酸檢測采樣的市民“喊話”。在采樣點全體人員的努力下,該采樣點圓滿完成了7200人的核酸采樣任務。
我市第一輪、第二輪區域核酸檢測完成后,孫妍和楊悅婷又馬不停蹄地投身到小區卡點值守工作中。“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又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在疫情面前,不能蝸居在家,而是應該為戰勝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談起自己當志愿者的初衷,孫妍這樣說道。一旁的楊悅婷告訴記者:“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同心抗疫,一定能戰勝疫情。”
堅守社區的“志愿紅”
“您好,請問是本小區的住戶嗎?請出示一下出入證,掃安康碼、測溫,謝謝!”3月18日下午,在雨山區半山花園小區入口處,身穿紅馬甲,來自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的黨員青年志愿者邢強耐心細致地為居民量體溫、查驗居民出入證等。

“我于3月17日上午7點半到崗,我的任務就是在小區門口值守,把好關。”邢強說,疫情防控,人人有責,能夠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為抗疫出一份力,作為青年黨員,自己義不容辭。
說話間,邢強的同事尹露來換班,她接過邢強手中的“接力棒”,繼續在社區值守。“我們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一定可以戰勝疫情!”尹露說,作為后方的志愿者,希望可以通過宣傳、引導、服務工作,讓更多的居民理解并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大家攜手共同戰勝疫情,等待云開月明的那一天。
守護家園,“我們啥活都能干”
3月17日早上7點,江東街道上湖社區核酸采樣點,前來進行核酸采樣的居民已經排起了長隊。“請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離。”“請出示預登記碼。”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者忙得腳不沾地。這時,朱曉曦等3名志愿者冒雨前來,“有啥活就盡管安排,我們啥活都能干,不會的也都能學。”一句話讓在場的工作人員和居民們都笑了起來。
說到做到,經過培訓后,他們立即穿上了防護服,投入到了志愿服務工作中。一個上午的忙碌,他們累得夠嗆。“作為志愿者,我不僅體會到了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者的忙碌和辛苦,更感受到戰勝疫情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朱曉曦說。
到了下午,核酸采樣點的居民漸漸少了,可他們沒有休息,而是前往小區20多戶行動不便的老人、病人家中上門采樣。“上門采樣時,居民的熱情與感謝,讓我忘記了疲憊,也讓我暗暗下定決心:接下來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做好志愿服務,守護大家共同的家園!”朱曉曦說道。
記者 高文亮 黃瑩 鄧婷婷
通訊員 胡娟 黃學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