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擁有各級的非遺項目真不少,居然還有一個關于“虎”的非遺項目。在農歷虎年到來之際,記者就和你說說我們馬鞍山的這個非遺“虎”——霍里皮老虎。

“霍里皮老虎”現為市級非遺項目,馬鞍山地區本沒有虎,又哪來的非遺“虎”呢?話說民國二十三年,也就是1934年那一年,中原大地河南省遭受自然災害,很多老百姓只得外出乞討謀生,其中一部分逃荒的人為了乞討需要,就讓孩童裝扮成老虎的形象,一路沿圖行乞要錢要物。后來,有部分逃荒人看到霍里這個地方不錯,就在此定居,同時也將這種表演形式在當地傳承下來,并且與霍里當地的舞獅子動作揉和在一起,成為了一種具有鮮明地方藝術特色的表演形式。
這種表演形式被當地老百姓取名為“霍里皮老虎”,其表演方式為:以老虎的形象出現,一人扮演虎頭,一人扮演虎身,在“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咚咚咚鏘……”的鑼鼓聲中,模仿老虎不時玩起翻、滾、跌、爬、躍等各種動作,其中較高超的技藝是在方型桌或長條凳上奔騰和跳躍,甚至還有爬桿子、爬屋梁等高難度動作,不僅驚險刺激,而且熱情奔放,富有很強的感染力。因此,每到一年一度的春節期間,為營造熱烈喜慶的節日氣氛,當地人就常常在正月農閑時跳起了皮老虎。
文/記者 談恒成
[編輯:
邵國權 審核:戎小平 監制:王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