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刃模具“一枝獨秀”,到機床、刃模具、新材料“三駕齊驅”;從“叮叮當當”人工敲打,到整條生產線一鍵操控……發軔于“打鐵”的“博望制造”,在經歷了40余年的轉型升級后,迎來“智能化”“集群化”時代。
2000余家企業,規上企業137家,高新技術企業82家,作為一個超級工廠,博望區將如何實現制造業的再次騰飛?實施制造企業梯隊培育、智能轉型提升、創新驅動引領、要素合理配置“四大行動”,招大引強,推動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這,就是博望給出的答案。
產業升級接續工業倍增 打造智能制造強區
1月19日,在馬鞍山裕祥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板材加工車間,16米長的龍門加工中心正在加工一批軍用板材。激光所到之處,弧形光滑平整,圓形直徑誤差小到頭發絲的五分之一。
放在幾年前,裕祥根本不敢奢望拿到這批訂單。“沒有金剛鉆,哪能攬到瓷器活。”公司總經理石賢林笑著說,公司的激光切割機已經更新到第六個版本,精度更高,效率更高,這才有資格觸摸高精尖領域。
在博望,為創新而生,裕祥是一個典型代表。裕祥的母公司叫安徽東海機床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傳統制造企業。在經歷了長達10年的粗放式發展后,低端機床產品產能過剩、增長乏力。如何將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資源要素從中釋放出來,以應對高端市場需求?東海選擇了科技創新,成立裕祥。
事實證明,東海的這步棋走對了。20年來,東海年產值最高僅1億多元。而2021年,裕祥產值達5.5億,其生產的數控折彎機、剪板機、激光切割機遠銷78個國家和地區。
嘗到了創新的甜頭,裕祥又掀起第二輪產業升級。
“這就是我們即將推向市場的鈑金成型生產線,實現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鏈條智能化生產,效率是人工的20倍。”指著廠房內一條混合數控剪板機、機器人等設備的生產線,石賢林頗為自豪,“這條生產線的問世,意味著為之奮斗的智能化時代真的到了。”
東海的轉型之路,也是博望“草根”企業蝶變的生動寫照。博望工業起步早,但規模小,多為家庭作坊企業。在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今天,“草根”企業如何屹立不倒,博望開出了“產業創新升級”良方。
實施企業梯隊培育、智能轉型提升、創新驅動引領、要素合理配置“四大行動”,緊扣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支持技術改造、加速智能制造、鼓勵精品制造,推動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1月19日上午,又有4臺數控機床被裝車發走,這幾天,馬鞍山市恒永利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發貨繁忙,前一天,才發了9臺到福建。“客戶遍及山東、浙江、江蘇、福建等主要軸承生產基地。”公司運營副總朱燕鵬介紹。
被問及贏得市場秘訣何在,朱燕鵬坦言,唯創新者強。
就在國內同行滿足于“拿來主義”,復制別人的產品時,恒永利建立起自己的研發團隊,對機床產品進行升級改造,如今其研發的軸承裝配已是第三代。
轉型升級,為企業蹚出了新路,也為產業贏來了春天。
傳統企業轉型升級,低效企業倒逼退出、整合重組,博望區“畝均效益”快速提升。2021年,規上企業畝均效益達9.41萬元/畝,3年內增加3.42萬元/畝,年均增長率達25%。
“產業創新升級接續實施工業倍增三年行動,我們將咬定目標,實施傳統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雙輪驅動,實現‘三化融合’,到2024年全區工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博望區科技經濟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招大引強提升集群效應 耕好跨界融合“試驗田”
一條生產線,18道工序,只有8個工人,卻能日產空調壓縮機1500臺。走進奧特佳科技有限公司裝配車間,干凈整潔的廠房內,3排綠“玻璃柜”甚是引人注目。走進一瞧,原來每排玻璃柜是一條生產線,一個柜子就是一道工序。
“柜子”不大,生產效率卻著實驚人。“2021年產量100萬臺,產值2億多元,同比增長50%左右。”基地副總經理、科技公司總經理趙曉峰說,2022年才開了個頭,公司生產計劃就已經排滿,訂單直接排到12月底。
奧特佳科技是南京奧特佳在博望落下的第二顆子,早在2015年,南京奧特佳就將五大基地之一的新能源汽車項目落戶博望區丹陽鎮工業園,投資10億元成立馬鞍山奧特佳機電有限公司。短短3年,迅速成長為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原材料供應商。緊接著2017年,奧特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產活塞式空調壓縮機。
“我們也有5年規劃,準備再建裝配車間,到2025年增加到8條生產線,年產量達250萬臺。”指著廠房東側的一塊空地,趙曉峰自豪地介紹。
工業倍增,項目為王。在博望區,像奧特佳這樣的外來大項目不在少數。毗鄰南京,近年來,博望區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以寧馬新型功能區為重點,招大引強,長三角企業紛至沓來。
2021年11月,智能數控機床智造產業鏈項目在上海嘉定順利簽約。項目總投資3.5億美元,主要建設智能數控機床智造和精密機床加工基地,達產后年產值可超9億元。
2021年12月16日,博望區與南京市江寧區共同簽訂江寧—博望“寧博創智谷”投資建設協議,總投資50億元。
2021年12月29日,總投資20億元的恒精新能源智能裝備研發制造服務基地項目正式落戶寧馬新型功能區……截至目前,寧馬新型功能區在建招商引資類項目6個,總投資39.65億元;已簽約,計劃新建項目6個,總投資77億元;重點在談項目20個,總投資173.6億元。
項目引進來,還得落下去。騰亞精密工具研發與制造基地施工正酣;5G數字通信組件集產業園施工接近尾聲;華炬電子熱敏電阻器件生產項目廠房正在裝修;元久機械石油壓裂車液力端及相關配套產品項目設備即將進場……在寧馬新型功能區,項目建設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制造業項目紛紛入駐,與新型功能區產業定位息息相關。自成立以來,寧馬新型功能區繼續堅持以“1+3+N”集群發展為抓手,打造以“高端智能制造+科技孵化園”為重點的產業體系。“我們將繼續招大引強,進一步壯大智能裝備產業基礎,加快形成‘1+3+N’產業集群。” 寧馬新型功能區有關負責人介紹。
記者 王永霞 通訊員 朱一全 張鵬
圖片 儲燦林 視頻 劉青元 實習生 吳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