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政策和服務精準滴灌到市場主體最渴望之處”“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市場主體一詞。
“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省級全力事項再精簡20%以上,“證照分離”改革實現全覆蓋……去年以來,安徽等高對接滬蘇浙提質機制和營商環境,市場主體活力持續釋放。2021年安徽新增市場主體113.6萬戶。
2022年,如何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讓企業來了安徽就不想走,代表委員這樣出招!
轉變政府職能,打通便民利企“快車道”
減事項、減資料、減證明、減審批……是以政府“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
省政協委員韓永生建議,聚焦市場主體規范便利、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需求,建設商事登記審批智能化系統,實現企業名稱和登記住所自動校驗,電子證照、自然人身份信息、不動產登記信息等共享共用,“電子營業執照+電子印章”同步發放, 7x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切實打造“一張網一扇門、群眾辦事不求人”的政務模式,全面營造規范便利、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出臺助企紓困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政策舉措,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
“預計去年全省新增減稅降費超過300億元,今年將進一步提升減稅降費政策落實質效和納稅人繳費人滿意度。”省政協委員張德志表示,一方面可以依托大數據推行網格化服務責任制,線上線下同步送政策、送服務、問需求、解難題;另一方面要建設智慧稅務,將稅費優惠政策嵌入辦理流程,通過預填申報表、提醒納稅人確認等方式,幫助納稅人便捷享受;完善政策落實風險防控指標,及時掃描和應對風險,確保應享盡享。此外,還可以推送紅利清單,加強政策落實效應評估分析,算清紅利賬、效應賬、明白賬,讓納稅人繳費人感受更直觀。
省人大代表方琦表示,企業業務的開展離不開保證金的支撐,政府性擔保是為中小企業融資增信的重要方式。“要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綜合扶持力度,可以更好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具體落實在工作中,可以進一步完善園區和企業考核標準,關注企業流動性、市場競爭力、科技成果、企業家素養等軟實力的培養;地方政府要加強產業科學引導,避免盲目投資和無序投資,逐步淘汰‘兩高一低’等產能過剩企業;加大企業人才培育,完善和豐富人才引進措施,讓優秀企業管理、技術人才‘留得住、用的好’;探索建立縣域產業引導基金,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資源投入力度,積極引入民間資本,推動社會資本與銀行信貸良性互動。”方琦說。
監管“剛柔并濟”,構建公平有序競爭環境
“放活”也要“管好”,在釋放市場主體活力的同時,要全面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設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韓永生建議,要聚焦市場主體公平公正、精準高效的監管環境需求,建設信用監管集成化系統。加快升級改造我省事中事后綜合監管平臺,加強涉企信息化系統間對接,實現信息歸集更全面;建立信用風險分類模型,實現差異化監管更精準;優化“一單兩庫”及操作流程,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更科學;建立信用修復網上辦模塊,實現信用修復更便捷。更好發揮隨機監管、信用監管的導向作用,使監管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
“聚焦市場主體安全穩定、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需求,建設安全監管智慧化系統。通過安全監管的智慧化,實現日常監管由‘人盯’向‘人盯數管’轉變、由‘線下’向‘線上線下一體’轉變,切實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韓永生說,“監管數字化系統的提升,將使我們對各類風險的研判更加精準,使監管走在風險的前面,使各類風險隱患能夠得到及時的消除,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針對一些地方出現了投資類公司涉嫌從事非法集資等金融亂象,省人大代表馬有山認為,省級及以上層面應加快出臺投資類公司監管辦法,厘清各部門在監管過程中的權責,堅決做好源頭防控;省、市、縣三級金融監管、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進一步強化溝通與協同合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省級層面建立并完善監測預警,通過搭建大數據監測預警平臺,實現早發現、早處置目標。“在省級及以上層面加快出臺專門的金融業務監管規則,對于構建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非常有必要。”馬有山建議,省、市、縣三級金融監管、市場監管、人行、銀保監、公安等部門進一步強化溝通與協作,推動信息共享,共同查處相關非法金融活動。
服務精準優質,增強市場主體信心與活力
權力做“減法”,服務要做“加法”。近年來,我省深入開展“四送一服”專項行動,著力解決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企業滿意度不斷提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斷提升。
推動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是“四送一服”的重要內容之一。省人大代表洪艷群表示,政府應進一步暢通科技、金融和產業的循環,堅持以需求為牽引、產業化為目的,加大金融對科技的支持力度,健全科技創新產業化的體制機制;更好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努力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體諒和懂得企業特別是企業家的不易’,報告中的這句話讓企業家備受鼓舞、倍增信心。”省人大代表盧貴建議要積極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加大科研攻關、企業經營等高端人才引進力度,確保人才引得來、留得住;要發揮資本在助力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積極引進基金和風投,推動企業更好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加強公務人員市場意識和開放思維的錘煉,選派干部到滬蘇浙企業和產業園區跟班學習,建立企業家參與涉企文件制定機制,讓政策和服務精準滴灌到市場主體最渴望之處。
“之前我們一直說要給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通過走訪調研,對標滬蘇浙,我們發現他們更多提及的是‘媽媽式服務’,強化‘全生命周期’服務意識,要求主動對接、精準發力、跟蹤服務、找準短板、對癥下藥。”省政協委員李志偉建議,政府要轉變思維觀念,服務不分大小事,但要想企業之所想,解企業之所難。
下好營商環境“先手棋”,才能下活經濟發展“全盤棋”。
今天的安徽正敞開大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擁抱天下客商,成全每一位企業家、創業者對安徽的向往。
安徽歡迎您!
(記者 何珂 陳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