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皆大事,一頭連著“夕陽”,一頭連著“朝陽”,做好“一老一小”群體的服務保障,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近年來,市民政局立足群眾需求,開展以“走基層、辦實事、連民心、頌黨恩”主題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一老一小”的急難愁盼問題,用心用情用力守護好“一老一小”的幸福,確保老人安享晚年、兒童健康成長,民生保障網越織越牢。
兜牢底線
7000多名特困老人實現“應養盡養”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市60周歲及以上人口46.93萬人、65周歲及以上人口37.86萬人,分別占全市總人口的21.73%、17.53%。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我市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兜底有保障、城鄉統籌的養老服務體系。
在兜底保障上,我市將全市7783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納入特困供養范圍,實現應養盡養,人均月供養標準927元,累計發放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資金7053.1萬元。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分別給予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200元的護理補貼,累計發放照料護理補貼資金239.1萬元。全面建立老年人高齡津貼和低收入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共惠及80周歲以上老年人8.1萬人,覆蓋面100%,發放津貼4032.2萬元。按照每人每月240元到360元不等標準,為4.9萬特殊困難老年人發放低收入養老服務補貼364.9萬元。
持續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建成市養老服務重點項目老年養護院,中交仁逸(馬鞍山)康養中心、含山縣護理中心、和縣社會福利中心等一批公益型或普惠型養老項目投入運營,全市養老機構床位達1.3萬張,其中護理型床位增至6699張,150張以上床位的養老機構24家,全部配齊標準醫務室。累計建成409個縣級、街道(鄉鎮)、社區(村)養老服務三級中心(站),探索開展了養老服務三級中心社會化、網絡化運營模式改革,較好滿足了老年人就近就便、多元供給的養老服務需求。
老有所享
養老機構“醫養結合”護航晚年生活
在優化服務上,我市以入選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為契機,以打通失能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最后一公里”為導向,按照“一戶一策”原則,創新融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適老化智能化改造、康復輔具公益租賃等服務,在全省率先試點開展家庭養老床位建設與服務,惠及全市1315戶經濟困難的失能老年人家庭。
同時,以打造“馬上送福”品牌為抓手,優化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模式,依托“線上”智慧養老平臺和“線下”專業服務團隊,為有需求的居家老人提供全天候、“一鍵式”點單服務,惠及居家特殊困難老年人4.2萬人。以著力解決高齡、孤寡、失能老人就餐難題為導向,大力實施社區老年人助餐工程,通過財政補貼、合作共建、公益眾籌等方式,打造形成“中心廚房+集中配送+社區就餐+送餐入戶”的社區助餐服務模式。去年新建社區助餐服務設施43個,累計建成社區助餐服務設施63個,累計服務老年人40萬人次。
在農村養老上,加大農村特困供養設施建設運營獎補力度,累計改造升級3家縣級和18個鄉鎮特困供養服務機構,其中9家特困供養服務機構實行社會化、品牌化運行。深化農村養老關愛服務,搭建“愛心時間銀行”助老志愿服務平臺,常態化開展“幸福來敲門行動”、“老伙伴計劃”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活動,探索推進農村養老服務三級中心社會化、網絡化運營,高齡、留守、散居特困等特殊老年群體探視走訪實現全覆蓋。
“小有所育”
孤殘兒童養育保障有力
在服務“一小”方面,我市將孤兒及符合政策條件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全部納入保障范圍,進一步規范和簡化保障程序,啟動認定、申請、受理“跨省通辦”。目前,我市共保障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543人,其中機構養育46人,散居養育497人。保障標準為集中養育孤兒每人每月1565元,社會散居孤兒每人每月1150元,全年累計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補貼750.2萬元。
通過采用家庭式養育、與醫療機構合作等方式,逐步將市兒童福利院打造成為“養、治、教、康、安”和社會工作服務融合發展的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對不再承擔集中養育功能的含山縣、和縣、當涂縣兒童福利院,全部轉型為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加掛兒童福利指導中心牌子。
此外,在少年兒童引領上,我市積極開展中小學生“走進社區、了解社區、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選取8所學校和7個社區開展試點,組織中小學生利用節假日時間到社區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先后組織了紅領巾致敬老黨員慰問活動、愛綠護綠、垃圾分類等多項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少年兒童參與社會治理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小有所獲”
護航困境兒童健康成長
在留守兒童關愛上,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政策宣講進村(居)”活動,邀請專職律師、黨校教師等對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宣講兒童保護相關政策,宣講31場,受眾1000余人。對全市7300余名留守兒童開展集中走訪活動,核實監護責任落實情況,監護責任確認落實率為100%。先后開展“情暖童心 助力成長”“情暖中秋 關愛兒童”等主題活動,為全市困境留守兒童送去關愛,組織孩子們參觀濮塘烈士陵園、觀看紅色電影、參觀科技館、參加心理輔導等活動,培養孩子們積極向上的心態。
在未成年人保護上,我市成立了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全面統籌、調度、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聯合市教育局等8家單位舉辦“集中宣傳日”活動,通過展板、發放宣傳冊、現場咨詢等方式宣傳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將未成年人保護熱線納入12345政府服務熱線,受理未成年人保護領域政策法規咨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投訴、舉報以及未成年人生活困難求助等業務。
同時,持續做好流浪兒童臨時照護、身份查詢、接送往返等工作。2021年,全市兒童在外流浪現象明顯減少,救助人次比2017年下降60%以上。
記者 廖嵐鈞 通訊員 程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