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馬鞍山博望區農村,每到入冬時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腌制小菜。春節臨近,走進博望區新市鎮智峰生態園,被博望區政府列入非遺名錄的王氏小菜傳統手工技藝傳人王秋月正在和家人制作傳統小菜——五香蘿卜。
博望區新市鎮土副產品多,蔬菜種植多,這為當地以蔬菜加工成小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

新市王氏小菜制作已有百多年歷史。清道光年間,彭塘村王氏祖先將菜園中種植的蔬菜加以腌制,解決冬閑春缺的菜食。除加工白菜外,還將蘿卜、韭菜、香椿頭等時令蔬菜或腌制或晾曬,解決來年春荒不接。
王氏小菜制作時間久了,味道越來越好,受到人們的喜愛,在當地就小有名氣,并傳到新市、當陽一帶。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王氏第四代媳婦陳思菊辦起了腌菜作坊,利用智峰生態園平臺,把自家腌制的小菜推向市場,并把其手藝傳給了女兒王秋月,作為新市小菜的第五代傳人。

新市王氏小菜,選用當地產蔬菜作為原料,純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防腐劑,保證了產品的綠色特點。
小菜腌制加工需經七個步驟。即挑選原材料、清洗、去皮、切分、入缸腌制、倒缸和密封貯存,腌制30-40天后封缸貯存,即為成品。



經過特殊工藝腌制出來的小菜味道又酸又辣、又嫩又脆,成為當地居民春節前后招待、饋贈鄉鄰親朋的一種上乘佳品。每逢有家人遠行,還會將小菜放入行囊,陪伴遠行人,一份故鄉味,以慰離人愁。
來源:學習強國
作者:王文生
[編輯:
邵國權 審核:戎小平 監制:王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