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馬鞍山法院將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工作任務納入到市級領導認領“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清單中來,有效解決人民群眾在“打官司”過程中的“問累”“訴累”“跑累”等堵點難點痛點問題,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
創新便民利民機制
推動矛盾糾紛“線上”化解
“根據你們雙方反饋的信息,法官草擬調解協議,請確認內容無誤后簽字確認!”在承辦法官的悉心引導下,雙方當事人各退一步達成了和解協議,并完成線上簽字確認,案件順利調解結案。
前不久,市中院立案一庭法官依托“掌上法庭”順利調解了來自南京、蕪湖等地當事人的異地糾紛,讓當事人充分感受到“指尖訴訟、掌上辦案”的便利。
上訴人某鋁業公司與被上訴人楊某因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發生勞動爭議,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市中院。楊某遠在湖南,為方便訴訟,委托蕪湖市的代理人(律師)應訴,而鋁業公司委托南京市的代理人辦理訴訟事宜。承辦法官為節約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征得當事人同意后,通過“移動微法院”開展調解工作。承辦法官耐心向當事人及代理人告知操作步驟和流程,引導當事人注冊登錄“移動微法院”,操作“掌上法庭”微信小程序進行在線調解。
“謝謝法官,沒想到不用跑腿就打完了官司!”“零接觸”處理矛盾糾紛,動動手指就能參與“線上”庭審,當事人也為“隔空對話”的糾紛處理模式點贊。
2021年,馬鞍山法院著力打造“131+N”一站式多元解紛新機制,為當事人提供線上線下、方便快捷的“一站式”訴訟服務,實現立案、調解、審判、執行等“家里辦”“掌上辦”;積極推行“網上立案”“跨域立案”“微信立案”“視頻庭審”“線上執行”等便民服務新舉措,做到立案“不打烊”、審理“云端見”、執行“不掉線”,音視頻調解案件5924件,切實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完善訴調對接機制
推動矛盾糾紛前端化解
日前,雨山區人民法院夕陽紅調解中心成功調解一起非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在調解員耐心細致、融情入理的調解下,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既解決了糾紛,又徹底化解了矛盾。
為提高糾紛化解效率,減少雙方的損失、節約時間成本,雨山法院夕陽紅調解中心專職調解員積極與原被告溝通聯系,在核實案件基本情況后,一面按照法定標準核算賠償金額,一面組織當事各方進行溝通協商與勸說疏導,充分闡釋法律法規和人情事理,最終促使雙方達成和解,被告當場支付原告賠償款2000元,雙方再無其他爭議。通過訴前調解,有效減輕了當事人訴累、引導當事人自愿協商,節約了司法資源,實現訴前快速化解,將矛盾終結在家門口。
為統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調解工作,馬鞍山兩級法院積極改造升級視頻調解室,推動線下調解向線上調解轉移,打通當事人與法院、調解員之間的“時空壁壘”,讓解紛更加方便快捷。同時,兩級法院同步設立訴調對接中心,對接矛調中心和77個調解組織,吸納334名調解員,建立29個調解室,促進調解資源集約化。
深化繁簡分流改革
推動矛盾糾紛終端化解
丁某等13人在馬鞍山市某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作,離開單位時,該公司尚有多筆工資未結清,于是該公司向丁某等人出具了欠條,載明了所欠工資的金額。時隔多年,丁某等人每年都向公司追討欠薪,但始終無果,故而將該公司起訴至花山法院。立案庭收到13起追索勞動報酬糾紛系列案件起訴材料后,花山法院立即開啟“綠色通道”,及時將案件導入訴前調解程序,委派特邀調解員進行調解。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調解員的多番努力調解下,雙方充分協商、互相體諒,終于就還款時間達成一致。速裁快審團隊的法官立即對接,快速審核調解協議,當天向雙方當事人出具了民事調解書。
為進一步推動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馬鞍山法院著力強化常駐調解員與速裁團隊的融合,促進矛盾化解在基層、糾紛解決在訴前。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法院委派(委托)調解案件19145件,調解成功12651件,調解成功率66.08%。
記者 劉明培 通訊員 邰倫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