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總農藝師郭昌星通報我市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工作有關情況。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年來,我市以實現農業提質增效為目標,不斷加快推進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聚焦科學化,優化特色產業布局。含山縣重點建設20萬畝“含山大米”綠色原料生產基地,和縣重點建設善厚蔬菜良種繁育基地,當涂縣重點建設烏溪蟹苗產業園、湖陽圩10萬畝河蟹精養轉型升級示范片區等。我市不斷優化特色種養業布局、調整特色產業結構、創建特色產業示范。截至目前,全市共創建“一村一品”國家級示范村鎮6個、省級示范村鎮23個。

聚力標準化,建設特色產業基地。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園(區)建設,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專業化和規模化農業種養。因地制宜重點發展“稻蝦”“稻鴨”等綜合種養模式,大幅提高單位面積的農業生產效益。大力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促進生態循環、綠色發展,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聚積融合化,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我市積極制定綠色食品產業集群建設方案,加強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推動全市綠色食品產業集群建設,進一步優化綠色食品產業“1+3+2”(一核、三區、兩園)的布局。2020年,全市綠色食品產業產值近200億元。
聚心市場化,創響特色產業品牌。我市進一步明確生產地域范圍,強化品種品質管理,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開發地域特色突出、功能屬性獨特的區域公用品牌。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將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念等注入品牌。
聚勢科技化,支持科技創新引領。我市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瞄準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和機械設備,構建“1+3+N”產學研合作機制(1個教授工作站+市縣鎮3級技術人員+N個試驗示范基地)。推進農業物聯網技術在設施園藝、養殖、種植業等領域的示范應用,在設施蔬菜領域加速推進“物聯網+水肥一體化”系統試點應用,使得水肥和勞動力成本降幅30%以上。

下一步,市農業農村局將重點在農業提質增效、產業集群建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特色品牌創建上發力,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激發農村經濟發展后勁,進一步提升農業發展質效。
記者 任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