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背景下,如何加速邁入低能源消耗、高質量效益的發展軌道?我市亮出新招——“能效論英雄”。12月21日,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我市印發實施方案,在全省率先開展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通過立起能效“硬標尺”,激勵與倒逼雙向發力,不斷提升全市單位能耗產出效益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作為老工業基地,我市是制造大市,同時也是能耗大市,節能降碳尤為緊迫。創新開展“能效論英雄”評價,既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也是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
“能效論英雄”,評是基礎。我市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每年開展一次,分為行業評價和企業評價兩部分。其中,行業評價涵蓋鋼鐵、鑄造、建材、有色、化工和造紙六大主要耗能行業,評價指標選用單位能耗稅收(萬元/噸標準煤)。
企業評價對象為上述六大主要耗能行業中能耗1000噸標煤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企業評價分行業開展,采用“經濟—技術雙效率矩陣”評價法,依托能源經濟效率和能源技術效率兩項指標綜合計算、定檔,將企業劃分為優先發展(Ⅰ)、鼓勵提升(Ⅱ)、監管調控(Ⅲ)、落后整治(Ⅳ)四類。
“能效論英雄”,用是關鍵。我市將以評價結果為依據,實施差別化資源要素配置,以“正向激勵+反向倒逼”精準發力扶優汰劣,全力推動高耗能行業轉型升級、高耗能低效益企業轉產出清。
我市將建立評價結果共享機制,在融資、用地、要素差別價格、項目申報、資金支持等方面實行差別化配置;同時,以行業評價結果為重要依據,制定招商引資行業能效標準,把好項目引進“源頭關口”。參照市畝均效益評價結果運用辦法,對Ⅳ類企業實施資源差別化價格政策,Ⅳ類企業不得享受各類政府財政性獎勵政策。實施能源預算管理,對Ⅳ類企業,當年削減一定比例綜合能耗指標。
同時,我市還將推行企業用能積分制管理,每年對企業評價結果進行量化,Ⅰ、Ⅱ、Ⅲ、Ⅳ類企業分別獲得2分、1分、-1分、-2分,對連續2年被評為Ⅳ類或連續3年累計積分低于-4分(含)的企業,依法倒逼落后產能退出。
“以‘能效論英雄’,既是衡量企業綠色發展水平的‘尺子’,也是引導工業轉型升級的‘指揮棒’。”市發改委能環辦主任袁振表示,我市將積極探索、先行先試,逐步推動評價工作覆蓋全市工業領域各行業及規上工業企業,不斷強化評價結果運用,推動單位能耗產出效益水平不斷提升,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記者 劉挺 通訊員 袁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