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長周期25天左右的牧草,7天就能長成?
11月24日上午,走進安徽金晟達生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植物工廠,答案就藏在眼前這座十余米高、布滿各色LED植物補光燈的“七天牧草種植螺旋塔”中。

“通過對光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我們掌握了大量植物光合生長的‘核心密碼’。通過對不同生長階段設定正確光譜進行補光,可以使牧草比在陽光下生長得更快。同時,這個螺旋塔僅占地不到20平方米,產量相當于100畝的自然草場,真正實現了‘占地少、速度快、效益高’。”公司總經理特別助理胡良平向記者“揭開謎底”。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綠色節能補光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農業科技企業,金晟達公司通過堅持不懈自主創新,成功研制出動、植物智能光環境系統,其中草坪內光環境、智能奶牛光環境均為世界首創,目前已獲得各類專利201項。
得益于創新“加持”,公司自今年2月在我市投產以來,截至10月底已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

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
馬鞍山經開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搶抓自貿試驗區馬鞍山聯動創新區獲批契機,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新優勢,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7月6日,由安徽工業大學和馬鞍山經開區共同打造的馬鞍山大學科技園項目正式簽約,通過聚創新、強轉化、孵優企、興產業,加速培育壯大園區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8月16日,總投資20億元的中鋼礦院先進粉體材料產業園開工建設,將建設碳氣凝膠、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球形加重材料等生產線,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馬鞍山經開區緊緊圍繞“3+2+1+N”產業體系,聚力“項目攻堅”、強化“雙招雙引”,通過著力加大科技創新投入、著力加強創新平臺建設、著力加速創新主體培育等多措并舉,讓新動能加速集聚,新活力持續迸發。

在創新平臺建設方面,園區積極組織、引導重點企業建立新型研發機構,爭創省級、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中鋼礦院獲批建立“礦產資源綠色高效利用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馬鋼礦業與北京科技大學蔡美峰院士合作建設省級院士工作站。同時,園區還加快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積極構建創新聯動、產業協同發展新模式。目前,園區華騏環保、泰爾重工、礦院新材料、方圓精密等企業分別與南京大學、河海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建立產學研長期戰略合作。

強化創新主體培育,打造創新型企業集群。馬鞍山經開區通過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引導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方向發展。同時,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孵化器與眾創空間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采取“一對一”結對幫扶等形式,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今年以來,園區新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59家。
轟鳴創新引擎,澎湃發展動力。今年前三季度,馬鞍山經開區實現工業總產值490億元,增幅13.8%;戰新產業產值增幅25.9%;固定資產投資132.8億元,增幅19.5%。
“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更加堅定了園區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的決心。”馬鞍山經開區經貿發展局副局長趙飛表示,接下來,園區將堅持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核心位置,加快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不斷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奮力打造千億級現代化生態型產業新城。
記者 劉挺 通訊員 姚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