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涂縣北圩“稻蝦連作”基地
“一畝田”能干啥?按傳統的一麥一稻或一菜一稻種植模式,“一畝頂多賺個五六百”。如果“一畝田”用來非糧化,收益可能會高些,但我國的基本國情又不允許。如何在“一畝田”里實現穩糧與增收雙贏?近年來,當涂縣以穩定水稻生產為前提,拓展稻田多功能性,規范發展“稻蝦連作”綜合種養,打造出以“一畝田、千斤糧、萬元錢”為特征的當涂模式,讓鄉村振興從“一畝田”開始有了現實可能,也給我們帶來諸多啟示。
稻蝦種養要規范化。要充分發揮稻漁綜合種養的綜合效益,切實穩定糧食面積、提高糧食產量、加快綠色發展、提升種植效益、強化工作保障,按照《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通則》中的技術指標和要求,嚴守稻漁綜合種養田塊溝坑面積不超過稻田面積10%的比例紅線,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好稻田,杜絕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中出現“重漁輕糧”傾向。
稻蝦生產要標準化。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積極穩妥地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開展水稻秸稈還田利用,嚴格控制化肥施用,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通過規?;?、標準化生產,提升稻米品質,促進稻蝦綜合種養主產區生產、生活與生態協調發展。
稻蝦產業要融合化。要立足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整合稻漁綜合種養生產資料供應、經營管理、產品加工、品牌營銷等全產業鏈,通過產前、產中、產后有效鏈接和延伸,形成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多元共贏的稻蝦綜合種養產業化機制。
稻蝦產品要品牌化。要培育好新型主體,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產業帶動力;打造好公共品牌,讓小龍蝦、稻蝦米的品牌溢價效應顯現出來;建設營銷平臺,建立健全稻蝦系列產品線上線下營銷體系,努力提高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
我市一江兩岸資源稟賦各有差異,鄉村振興從“一畝田”開始,也不僅有“稻蝦連作”一種模式。但不管實現何種模式,實現穩糧與增收雙贏,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