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總投資5億元的獨鳳軒骨神湯料長三角基地項目正式簽約落戶馬鞍山經開區;
11月12日,鄭蒲港新區中興新地(馬鞍山)產業園正式投產運營;
……
穿行一江兩岸,一處處工地熱火朝天,滿目皆是大干快干的火熱之景。
據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8%,位居全省第1;全市省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105%、開工率85.6%,均居全省第1;竣工率124.8%,居全省第2。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6.5%,增幅居全省第1。
下一步,全市上下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黨代會精神,持續大力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全力以赴“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以項目建設“快馬加鞭”力促發展“一馬當先”!
以“拼搶之姿”強招引
今年7月,格力(馬鞍山)智能產業園項目正式簽約,落戶馬鞍山經開區。該項目總投資60億元,將重點圍繞格力電工與智能家電、電機、裝備等格力重點發展板塊,打造智能制造基地。
“馬鞍山在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制造業基礎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格力將進一步拓展深化與馬鞍山市的合作,將更多、更好的項目匹配到馬鞍山來!”簽約儀式上,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表示。
發展靠項目,項目靠招引。
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項目、主動談項目、帶隊找項目;圍繞打造“1+3+N”產業集群升級版,成立“招商專員”工作小組精準“出擊”;開啟“云端會客廳”、上線智慧招商管理平臺,廣泛開展平臺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
總投資108億元的千羿工業互聯網產業園、總投資110億元的蜂巢能源動力鋰離子電池、天能電池、中聯重科、順博合金、潔云健康生活用品……
放眼全市,一個個投資體量大、引領帶動強、綜合效益好的項目紛至沓來。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實際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1121億元,居全省第3。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4.8億美元,居全省第3。全市招商引資億元以上新簽約工業項目336個,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34個,50億元以上項目9個,100億元以上項目2個。
一手抓招引,一手重謀劃。
我市緊扣國家重大戰略和產業政策,圍繞“兩新一重”、“四新”經濟、民生補短板等重點領域,持續加強重大項目的統籌謀劃,切實做到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形成遠近結合、梯次推進的項目謀劃儲備格局。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增謀劃項目1182個,投資1.2萬億元。
以“攻堅之勢”推項目
項目建設,重在招引,貴在見效。
我市創新“戰法”,全面梳理近年來億元以上洽談工業項目和竣工工業項目,分類整理出“洽談未簽約、簽約未開工、開工未竣工、在建未入庫、竣工未投產、投產未上規、上規未達產”等“七未”項目清單,通過采取“督促推進一批、幫扶提效一批、輸血紓困一批、轉型提升一批、騰籠換鳥一批”“五個一批”舉措,多渠道、多路徑精準破解項目建設中的難點和堵點。
“七未”項目攻堅以來,全市322個在冊登記“七未”項目已化解銷號220個,化解率68.3%,“七未”項目直接貢獻工業投資超50億元,讓越來越多“低效存量”轉為“發展增量”。
高效破“七未”、增動能,是我市加快推動項目攻堅、持續擴大有效投資的生動縮影。
高質量落實“四督四?!薄拔屙棛C制”“三個走”等要求,實施清單管理、督查交辦、紅黃綠牌等機制,全速推進項目落地落實、快投快建、達產達效……截至目前,全市四級聯動實地督導項目4194次,梳理解決問題735個,問題解決率83.7%。
全市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只爭朝夕抓項目,全力以赴促發展。今年前三季度,蜂巢能源動力電池等199個項目開工,蒙牛低溫鮮奶等132個項目竣工,分別居于全省第四、三位。
一馬當先“項”前沖,昂揚起勢萬象新——
看,寶武馬鋼“1+8”產業基地加快建設,“1+3+N”產業集群加速壯大,經濟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
看,老舊小區改造“舊貌換新顏”,中心城區G205沿線地塊開發整治全面推進,拉動城市能級、品位不斷提升;
看,巢馬高鐵、寧馬城際、寧馬高速“四改八”等重大交通項目鏖戰正酣,一條條發展“黃金跑道”正全力鋪就;
看,向山地區綜合整治“一號工程”加快推進,百年礦區正加速蝶變,奮力打造“兩山”理念的馬鞍山樣板……
新項目不斷涌入、好項目快速集聚、大項目加快建設,立起產業“地標”、煥新城市面貌、促進民生改善、奠基美好未來!
以“周到之心”優環境
充滿高科技魅力的智能化廠房依次排開,行云流水的智能化生產線高效運轉……走進中電泰日升馬鞍山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景象如火如荼。
作為我市首宗“標準地”出讓項目和慈湖高新區“拿地即開工”試點項目,總投資20億元的中電泰日升精密結構件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用210天,樹立了項目落地建設速度的新標桿。
“拿地即開工”,達到了讓企業省心、省時的效果。作為全省“標準地”改革唯一試點城市,全市累計出讓工業項目“標準地”79宗、5130.6畝,省級以上開發園區新增工業用地全部“標準地”出讓。據統計,“標準地”工業項目拿地后,開工周期比以往平均縮短4-6個月。
重大項目,是展示經濟活力、發展動能的晴雨表,更是觀察承載能力、營商環境的重要窗口。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主動對標“杭嘉湖”,聚力“服務效能再提升、營商環境再優化”,出臺《馬鞍山市優化營商環境100條(3.0版)》,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讓工作力量向項目集中,發展要素向項目集聚,優質服務向項目集結。
含山縣制定從立項、審批到建成投產全流程“明白卡”,實行“一企一檔”、全程跟蹤;馬鞍山經開區出臺企業服務專員工作標準,制定了服務企業事項清單,助力營商環境再提升;慈湖高新區創新開通“四送一服”24小時服務專線,做到服務項目“不打烊”……
各級各部門堅持“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好時不擾、難時出手”,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同時,我市還通過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拓寬項目融資渠道、落實惠企幫扶政策等,全力以赴抓好項目要素保障,力促有效投資快速轉化、精準落地。
優環境、強保障,我市還用好改革“關鍵一招”。
持續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由實施評價前的12.59萬元提升為14.75萬元,增長17%;近兩年共倒逼327戶低效企業實現轉型或退出,盤活、騰退低效企業用地9128.78畝;
深化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今年以來,全市審批項目875個,工業項目前期工作時間壓縮至26個工作日以內;企業開辦實現“5140”(不多于5份材料、1個環節、4小時辦結不過夜、政府買單零費用)……
以改革破難題、去煩苛、優環境,力促項目快落地、早建成、出效益。
放眼全市,一個個項目火熱推進,升騰出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如虹氣勢,匯聚起乘勢而上、跨越趕超的磅礴之力!
記者 劉挺 通訊員 馬發改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