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家子六口人,擠在不到60平方米的兩間房子里,吃飯只能站著吃,書桌也得當作床,樓棟配套設施更是嚴重缺失老化……
“做夢都想住上大房子!”今年4月,隨著雨山區小河西3棟、4棟60戶居民的棚戶區改造工作正式啟動,小河西3棟居民葉興國一家的愿望終于要實現了。根據安置方案,他僅需拿出2萬元左右,就能分到一套約92平方米的新房。“明年春節,我們就能在新房子里過年了!”對于未來新生活,葉興國充滿了期待。
讓居者有其屋,讓住者有其樂。我市重點圍繞改造城市危房、環境“臟亂差”、G205沿線周邊影響城市形象等方面,大手筆謀劃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完成100個棚戶區、22061戶改造,讓越來越多的居民告別“老破小”。
▲金瑞新城老舊小區改造 資料圖
好的生活,從良好的居住環境開始。
最近,家住花山區大北莊的蔡奶奶心里樂呵呵的,住了幾十年的房子迎來了大變樣:斑駁的外墻粉刷一新,空調外機加裝了外罩,道路重新鋪設了柏油,綠化帶煥然一新,還增加了許多停車位……
“在這住了幾十年了,沒想到老舊小區也能改造得這么漂亮呢!”蔡奶奶笑著說。
蔡奶奶所住的大北莊建設年代久遠。今年,作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之一,被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第一批市級重點項目清單。像大北莊這樣的老舊小區,今年我市三縣三區共計劃整治改造76個項目,惠及市民54319戶。截至目前,全市76個項目已全部進入施工階段,其中65個項目已經提前完工。
群眾身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在今年的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市認真梳理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列出“我為群眾辦實事”市級項目清單,10個項目涵蓋了城市建設、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便民服務等方面。如今,半年時光已過,一項項承諾也正在“開花結果”。
目前,我市以作業輔導、課外閱讀、體藝活動等為主的課后延時服務機制基本形成;30個社區助餐服務中心(站)正在加快建設中,為社區老年人傾力打造更加優質的“家門口”養老服務;長三角跨省戶口遷移實現了網上辦理,申請人再也不用遷出地和遷入地間來回奔波;采石風景名勝區四大片區直通車環線正式開通,采石磯片區、青山片區、橫山片區、濮塘片區,形成閉環;助力就業、促進就業、保障就業、兜底就業四條措施為就業困難人員鋪就了求職路;200臺AED投放工作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公共急救基礎設施網絡初步形成;中加雙語學校人行過街通道建設有序推進,為學生出行安全保駕護航;文化惠民工程如火如荼推進,為群眾送上了一道道精神大餐……
一樁樁,辦的都是為民事;一件件,辦的都是暖心事。
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落實是關鍵。為保證“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真正落到實處,我市建立健全“辦實事”機制,對梳理確定的重點項目,明確責任人,排出時間表,制定工作措施,全力加快推進,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記者 黃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