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城鄉美的‘白菜心’。”市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堅定不移走城鄉融合、協調發展之路,加快建設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和鄉村振興樣板區,打造宜業宜居宜游的美麗家園。
近年來,我市在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同時也要看到,城鄉要素流動不順暢、公共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依然突出,影響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尚未根本消除。打造城鄉美的“白菜心”,就是要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重塑新型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放眼一江兩岸,“半城半鄉”已經成為現階段我市人口分布的真實寫照,“半城半鄉”的兩棲化人口分布特征對鄉村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但也對傳統鄉村發展模式帶來了新的挑戰。作為當涂縣城所在地,姑孰鎮有12個城市社區、12個行政村,典型的“半城半鄉”。近年來,該鎮堅定不移走城鄉融合、協調發展之路,成為城鄉融合的一面旗幟,給我們帶來諸多啟示。
首先是“一體化發展”。發展是城鄉融合、協調發展的根本出路,抓手就是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兩化同步”。立足于一定區域范圍的新型工業化,可有效地破解“半城半鄉”給企業和進城務工人員帶來的雙重困惑。同時,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在文化、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優勢逐漸凸顯出來,吸引了一部分城鎮人口和資本的關注,農業現代化正逢其時。
其次是“補齊短板”。城鄉融合、協調發展的目標,是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實踐證明,城鄉融合、協調發展的最大一塊“短板”是村級集體經濟。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有效利用各類資源資產資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開展村級集體經濟“脫殼消薄”行動,取得明顯成效。
再次是“普惠共享”。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要堅持城鄉一盤棋的整體謀劃思路。無論是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還是鄉村經濟多元化和農民增收機制,本質上都是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縮小城鄉差距。
城鄉發展不是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而是融合發展、共享成果的共生過程。這就是打造城鄉美的“白菜心”的應有之義。
(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