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馬鞍山打造成長三角‘白菜心’!”一語鏗鏘,擲地有聲!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安徽馬鞍山從“旁聽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一直“埋頭勤學”。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馬鞍山讀懂了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交出了令人信服的漂亮答卷。一個“生態優、產業強、活力足、城鄉美、百姓富的‘白菜心’”,正呈現出近者悅、遠者來、觀者贊的勃勃生機。
在馬鞍山,沿著長江東岸走一走,薛家洼、楊樹林、采石磯等一批濕地公園、游園與濱江生態綠廊“串珠成鏈”。江水清了,江豚回來了,就連多年不見的丹頂鶴也來“打卡”。
在馬鞍山,走進千億級企業寶武馬鋼的“智園”,呈現出的是“一鍵煉鐵、遠程煉鋼”的科技場景。“智園”是一座資源型城市轉型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在馬鞍山,城市更新得更加現代,鄉村建設得更具鄉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居安徽省第一,全面小康指數排名全國第49位,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
起步不凡,還需后勁十足。打造長三角“白菜心”,馬鞍山如何“生機勃發”?
站上新起點,再攀新高度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錨定新發展定位。”9月25日,馬鞍山市第十次黨代會剛剛閉幕,錚錚誓言就化為一個個實際行動。
9月26日,我市集中開工16個項目,總投資101.2億元,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生態環保、文化旅游、新型城鎮化等多個領域。
國慶假期,新時代“向山大會戰”項目建設現場依舊熱火朝天,兩河源頭凈流、綠色礦山提升等十大工程強力推進。
站上新起點,再攀新高峰。
“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是,瞄準新發展定位持續奮斗,長三角‘白菜心’建設取得突破性、標志性成果,建成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示范區,成為全省‘三地一區’重大展示窗口。”馬鞍山市委書記張岳峰說,具體目標是:生態環保高水準、經濟發展高質量、開放聯動高水平、城鄉建設高顏值、人民生活高品質。
何為突破性?何為標志性?“五高”設置了看得見的跳高線:
生態環境指標位居長三角城市前列,生態環保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長三角城市前列,實現“總量雙進位、人均爭第一”;
加快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實現與南京同城化,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中走在前列;
加快建設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7%,鄉村振興成為全省樣板;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高于經濟增長,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公共服務優質均衡水平居長三角城市前列。
使命引領未來,使命呼喚擔當。
“五高”蘊含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激發起全市上下“跳起來摘桃子”的精神狀態。
百年礦區向山地區綜合整治的高標準就是一個例證。邀請國內13位頂尖專家和知名學者,為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發展“號脈”出招,該項目成功獲批國家首批EOD試點項目。這意味著,以生態環境為導向的開發,馬鞍山又開先河。
實現“五高”,馬鞍山有底氣。擁有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等多重戰略機遇。
實現“五高”,馬鞍山有銳氣。面對厚積薄發、拔節向上的發展爆發期,贏得城市榮光,當仁不讓。
錨定新定位,開掘新深度
打造長三角“白菜心”,這張考卷有深度。
深在哪?說到底,就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那么,長三角“白菜心”到底該是啥模樣?
“打造長三角‘白菜心’,必須聚焦重點任務,以創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示范區為抓手,深入實施生態環保、產業轉型、一體化發展、城鄉融合、社會治理‘五大提升行動’。”馬鞍山市第十次黨代會清晰描繪出市民心目中的“白菜心”畫像:生態優、產業強、活力足、城鄉美、百姓富。
有了清晰的畫像,更要有善作善成的執行力和立行立做的行動力。
致力于生態優,一個更高水平的整治提升行動,延伸到一江兩岸79公里長江岸線。
致力于產業強,“雙招雙引”馬力十足,“智能化改造”蹄疾步穩,“畝均論英雄”萬馬奔騰。
致力于活力足,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高水平融“寧”入“長”。馬鞍山市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旗開得勝,省際產業合作園區風頭正勁,省際毗鄰地區合作日益緊密。
致力于城鄉美,205國道沿線25.8平方公里開發整治鏖戰正酣,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推進。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268.4萬人次,同比增長33.48%。
致力于百姓富,老舊小區改造數量和投資規模繼續保持全省第一,33項民生工程扎實推進。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對標“杭嘉湖”,打造“白菜心”,馬鞍山全市上下在行動。
其中,當涂縣實施對標學習浙江德清縣“二三事”三年行動計劃。得益于從德清縣引入的“雙進雙產”調度推進機制,該縣今年以來完成省市重點項目投資在全市走在前列?!案鱾€載體和部門一年學成‘二三事’,三年下來,盆景就變成了風景。”當涂縣發改委主任占永松信心十足。
胸懷大目標,學有“小切口”。“聚山納川、一馬當先”的城市精神,正散發出與時俱進的時代光彩。
面對新考驗,擦出新亮度
生態優、產業強、活力足、城鄉美、百姓富。打造這樣的長三角“白菜心”,對于一座傳統的工礦城市、資源型城市來說,任務艱巨繁重。
如何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蹚出高質量發展新路?
“我們奔著問題去、迎著困難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痛點、堵點、難點,打贏了一場又一場大仗、硬仗、勝仗?!笔虚L袁方說,實踐充分證明,只要把問題導向作為開展工作最主要的思路,勇于擔當、敢于亮劍、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
近年來,我市先后整改各類環境問題1萬多個,環保整改工作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考核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區雨污分流改造,35條城市黑臭水體完成整治。
此外,我市還在全國率先實現長江禁捕和漁民退捕轉產,并成功加冕國家森林城市、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
聞過則喜的態度、鐵腕治污的力度,其背后蘊藏著一股強大的創新力、創造力。
從前期單純生態修復治理的1.0版,到2018年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的2.0版,再到2021年以來加大產業收益反哺生態的3.0版,馬鞍山的生態修復治理模式不斷升級。
中國寶武馬鋼股份公司全力打造“綠色城市鋼廠”。去年,包括余熱回收、光伏發電在內的11個技術節能類項目,創造經濟效益超過5800萬元。
在生態治理中找到生態價值轉化的密鑰,又以改革創新倒逼產業升級,創新能力指數居全國城市第38位的馬鞍山新招頻出:
在全省率先實施畝均效益評價,推動扶優扶強、優勝劣汰,清理處置閑置低效用地2萬多畝;
推動“標準地”改革率先破題,實現“拿地即開工”;
……
有為才有位。今日之馬鞍山,讓人更加看好,也更令人期待。
巢馬高鐵、寧馬城際、寧馬高速“四改八”、寧和高速等重大基礎設施開工建設,在國家層面的長三角新一輪互聯互通中,馬鞍山開始成為新的節點城市;
安徽省委專門出臺文件,強化政策支持,要求馬鞍山把打造長三角“白菜心”作為落實“政治要件”的重要檢驗、打造“三地一區”的重要窗口、融入“國家戰略”的重要抓手。
多重國家戰略利好疊加,區位、產業、人才等多重優勢充分發揮……成為名副其實的長三角“白菜心”,馬鞍山邁出的步伐,鏗鏘有力!
文圖/記者 吳黎明 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
視頻/記者 唐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