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10月12日電(李東標)10年間,常住人口增加152.7萬人,增長2.57%;人口出生率卻整體呈現出下降趨勢……人口大省安徽省,近年來人口出生率呈現出下降趨勢,但常住人口卻保持平穩增長。“一增一降”,安徽人口結構的變化,透視出安徽經濟發展之變。
常住人口增加折射安徽經濟發展之變
今年5月,安徽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正式公布,全省常住人口為6102.7萬人。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152.7萬人,增長2.57%,年均增長0.25%。十年來,安徽省人口保持平穩增長。在全省常住人口中,人戶分離人口為1810.0萬人。流動人口中,跨省流入人口為155.1萬人,省內流動人口為1232.2萬人。
安徽常住人口的增加,得益于近年來安徽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省內外出人口回流。省會合肥常住人口由2010年的570萬人增長到2020年的936萬人,躍居長三角城市第六,新增人口居長三角城市第三,邁入特大城市行列。
安徽多重機遇疊加,區位優勢凸顯。安徽省既是長三角的發展腹地,又是中部地區與長三角聯動發展的橋頭堡,是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等多重戰略疊加覆蓋的交匯點,為安徽發揮“左右逢源”的優勢,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集聚配置資源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這些優勢疊加,讓人才跨省流動更加具有活力。
安徽省衛健委人口家庭處一級主任科員江軼群表示,安徽是傳統的人口流出大省,每年有大量的人口外出務工,近年來隨著安徽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和人才招引政策力度不斷增強,吸引了大批優秀人才回流,進一步優化了人口結構和素質。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及安徽省歷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十三五”時期,安徽省出生人口370萬人,與“十二五”時期的382萬人相比,5年共減少12萬人。另據安徽省全員人口數據庫統計,2017年至2021年安徽省出生人口整體呈下降趨勢。
2017年安徽出現出生率高峰,對此,安徽省統計局人口統計處處長李方啟解釋, 2017年是“全面兩孩”政策實施的第二年,生育堆積現象在當年得到充分釋放,出生人口數量迎來一個高峰,導致出生人口較上年增長了約10%,出生率是近十年的最高值。“如果從2010年來看,安徽人口出生率呈現出緩慢下降趨勢。”李方啟說。
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政策 滿足群眾多元需求
新華網安徽頻道從安徽省統計局獲取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出生率在長三角始終保持第1位,在中部地區穩居前2位,在全國穩定在第10位左右,比全國人口出生率高1個千分點左右。
新華網安徽頻道采訪了解到,為了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安徽省近年來出臺實施了一系列有效舉措,不斷完善政策制度和服務鏈條,逐步實現生育全程健康服務和保障。同時,安徽省還出臺多項保障性惠民政策,努力降低嚴重致殘致死出生缺陷發生,有效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圍繞托育服務工作,2020以來,安徽省累計落實中央預算內資金7945萬元。著力打造單位福利、社區公辦民營、臨時托管看護等三類試點,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以點帶面推進工作開展,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
李方啟建議,為充分發揮三孩生育政策的積極作用,要盡快出臺生育、養育、教育相關配套政策,減緩安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趨勢。
安徽省衛健委人口家庭處處長張幫友認為,應積極完善生育服務政策,設立父母育兒假,并適當延長產假以及男方陪護假,建立生育補貼制度。
針對安徽人口出生率下降問題,日前向社會公布的《安徽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提出,要完善積極生育支持措施。規定采取支持措施,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加大獎勵與社會保障內容,推動建立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對“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的計劃生育家庭,在現行法律規定的獎勵扶助措施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