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養兒防老,其實媳婦和女兒一樣,孝順好、服侍好上人都是我們當晚輩應該的。”拿到市級“星級文明戶”的獎狀后,花山區濮塘鎮濮塘村村民張淑芬還有些靦腆,連著對記者說自己做的事微不足道。“收獲了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我一定要更加努力,不愧于大伙兒給予的厚愛和信任。”
張淑芳的婆婆已經76歲。去年端午節,老人突發疾病,并送往南京就醫,在醫院里一待就是兩個多月。盡管張淑芳和丈夫葛德寶都還有日常工作,但倆人和兄弟們一起義不容辭地擔起了照顧老人的重擔。“我主要負責在家燒燒飯,然后他們好把飯菜送給老人。”
去年底,張淑芳夫婦孝老愛親的事跡經村民組長推薦、村民道德評議會成員共同討論公推等層層選拔后,在全村范圍內進行廣泛公示,獲得了一致認可。最終,葛德寶、張淑芳家庭獲評為市“星級文明戶”孝老愛親星。
像張淑芳夫婦這樣,在濮塘村經過村民“道德評議會”評選出來的“明星”并不唯一。
金秋時節,記者走進濮塘鎮濮塘村,村口“文明創建”宣傳欄中的“村規民約”和“四會”章程十分醒目,而“道德評議會”正是“四會”之一。
所謂村民“道德評議會”,是指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領導下,組織和發動村民進行村民道德評議的群眾組織。為加強村民道德建設、涵養文明鄉風,濮塘村廣泛組織和發動村民進行村民道德評議,按照村規民約,主要對村民移風易俗、孝道文化、環境衛生、垃圾分類等情況進行評議,對于遵守村規民約的給予鼓勵,通過選樹典型帶動全村樹立文明新風。
“村民道德評議原則上每半年或者一年集中進行一次,一般由6至10人組成。”濮塘村文明創建專管員孟萍介紹,為了公平公正,村民道德評議會的會長往往是由群眾公推的老干部、老黨員、老模范,或者由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擔任。按照“為人正直、辦事公道、威信較高、說理能力強”的要求,由群眾推薦、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審查確定評議會成員。
孟萍介紹,評議的過程中,評議人員將根據道德規范的要求,分別釆取開會集中評、廣播評、板報櫥窗評等多種形式,就村、組發生的重要事件進行評議,形成決議,向告知當事人。“當事人對評議結果不服的,還可申請村組評議會集體評議。”孟萍說。
“好婆婆”“好妯娌”“身邊好人”“道德模范”……一個個身邊“名人”,通過道德評議會誕生,成為了鄉親們學習贊揚的“好榜樣”。“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評選出村民們心中公認的的典型模范,起到帶頭作用,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為文明城市創建添磚增瓦。”濮塘村村民蔣慧說。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鮑健 鄭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