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坐落在新崗路巷內、馬建大院29棟的紅色記憶館經歷了一周的試運行,日常向廣大市民開放。該館是由花山區重陽路商圈聯誼會、紅圍巾公益協會、青年書畫家公益聯誼會三家單位聯合發起設立的紅色公益文化項目。
沉淀著時光的老物件,乃至小小的郵票、薄薄的連環畫,對于孩子們來說都非常新奇,老黨員們也自告奮勇擔當“講解員”的角色和孩子們交流黨史、改革開放史,整個參觀過程妙趣橫生又令人沉浸。
“聽了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了解到國家一路由弱到強,中國人民都過上了好日子,心里很感動,也堅定了自己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的決心。”熱心公益的朱浩藍同學說,自己不虛此行,下次還要叫上更多的同學來打卡。
梨苑社區老黨員、原馬建公司退休黨支部書記張國孝在館內流連忘返、倍感親切。他說,自己和同事以前曾經在這里服務黨員群眾多年,由于年久失修,活動中心成了危舊房就停用了。現在,社區黨委和公益組織攜起手來將老房子加固改造、修葺一新,作為紅色教育基地“活”了,是非常好的一項舉措,“紅色記憶館是中國共產黨偉大發展歷程的一部分真實見證,也集中展示了馬鞍山城市和文化建設的成就,傳遞了家國情懷,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相信未來來參觀的人會越來越多。”
“讓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重溫黨的光輝歷史、追尋崢嶸紅色記憶,這就是紅色記憶館成立的初衷。”紅圍巾公益協會執行會長王靜介紹說,該館從策劃、籌建、修復到開放僅花了兩個月不到時間,它是基層黨組織和社區公益組織、愛心商家、黨員志愿者攜手打造的平臺和紐帶。接下來,該館將進一步利用好紅色資源、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持續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打造公益大講堂、公益實踐基地和公益閱覽室,爭取打造馬鞍山市新增的一張公益名片,樹立學史愛黨的紅色地標,歡迎廣大市民前來打卡。
記者 季晨辰 通訊員 丁茜 雷正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