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皖北,時不我待!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皖北發展穩中有進、進中向好,呈現出總量躍升、結構優化的發展態勢,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格局性變化、歷史性進步。
當前,皖北地區開始從階梯遞進轉向“并聯”對接的積勢蓄能期,從爬坡過坎轉向跨越趕超的承壓前行期,從單一優惠政策轉向多重優勢疊加的機遇窗口期。我省正以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為戰略牽引,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五個戰略區塊鏈接”為先導,以鄉村振興為抓手,以統籌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為路徑,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奮力開創皖北地區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加速振興,“四化同步”態勢良好
每天清晨,在亳州市中藥材專業市場,各式各樣的藥材被整齊地碼放在攤位上,攤主和藥商的詢價聲、砍價聲此起彼伏。
這里的市場交易大廳經營攤位3000多個,從業藥商2萬多人,日上市中藥材品種2800多種,日均客流量6萬多人次。
“世界中醫藥之都”,將在安徽皖北大地冉冉升起。目前,亳州的現代中醫藥產業規模達1450億元,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中藥材交易中心和全國最大的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中藥健康飲品生產基地。
亳州,是這些年皖北加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隨著皖北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皖北地區各項事業發展加速推進,“四化同步”邁出新步伐。
從綜合實力看,皖北六市經濟總量邁上萬億元大關,從7020億元增加到11195億元,年均增長7%。六市生產總值均邁上千億臺階。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分別高于全省1.5個、1.5個、1.3個百分點。
工業化、信息化齊頭并進,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皖北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3%;煤電一體化等特色優勢產業增勢良好,淮南、淮北、宿州、亳州煤炭去產能3282萬噸。
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速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高。“十三五”以來,皖北城鎮化率從42.2%提高到47.8%、年均提高1.1個百分點,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皖北地區的鐵路總里程1880公里,5年增長29.7%,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現代農業發展加快,去年糧食種植面積7333萬畝、產量2651萬噸,分別占全省的67.1%、6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4%,2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62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8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創新突破,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躍升
新興產業“擴容倍增”、主導產業“聚核延鏈”、數字經濟“賦能提效”、服務業“迭代升級”……當前,皖北正加快構建“一核多點”的創新布局,積極推動區域創新能力、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突破式躍升。
你能想象嗎?一塊僅有A4紙三分之一厚的超薄玻璃可以做到薄如蟬翼又結實耐用,這種全新的材料,就誕生于皖北的蚌埠。
去年8月,中國建材所屬凱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柔性可折疊玻璃工業化生產在蚌埠啟動,成功打造中國第一、世界領先的首條全國產化超薄柔性玻璃產業鏈,實現了玻璃新材料領域又一項“卡脖子”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
超薄玻璃有多薄?能有多結實?這薄得僅僅30微米的柔性玻璃,已在測試設備上連續彎折40萬次。
0.12毫米超薄觸控玻璃、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8.5代TFT-LCD玻璃基板等創新成果領先世界。當前,蚌埠聚焦硅基主導產業,加快構建新型顯示、光伏發電、半導體材料、特種玻璃“三鏈一群”產業體系,正在“材料之都”的跨越之路上大步邁進。
“無中生有、有中生優”。依托各地自身基礎,皖北各市引導產業差異化布局、特色化發展,一批特色產業拔地而起、做大做強。
蚌埠硅基新材料和生物基新材料、阜陽現代醫藥、亳州現代中藥、淮北陶鋁新材料和鋁基高端金屬材料、淮南大數據、宿州云計算、界首再生循環經濟等一批區域特色主導產業快速發展。
立足新一代信息技術,宿州成功“登云”。宿州市發展5G、動漫游戲、影視渲染和量子通信等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加快提升數字賦能水平,打造云計算產業生態閉環。2020年高新區云計算基地集聚規上企業60家,實現產值75.33億元,同比增長28.44%,先后獲批省級服務外包、信息消費、電子商務和服務業集聚示范區,數字小鎮獲評“中國特色小鎮50強”,已形成華東地區最具特色的云計算產業集群。
產業承接,用好集聚區建設的“戰略牽引”
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承接產業轉移,是皖北振興發展的黃金機遇和重大平臺,更是重大的戰略牽引。
萬馬淮海(段園)智造產業園項目、長三角智慧農谷蔬菜發展中心核心園項目、天目藥業華韻本草中醫藥產業園項目……9月24日上午,在增強長三角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暨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推進大會上,來自滬蘇浙的政府、園區、企業、聯盟,與皖北的淮北、亳州、蚌埠、阜陽、淮南等地簽署了9個合作協議,涉及城市結對、園區共建、金融合作、項目投資等領域。
既要引進外力、借船出海,也要內部聯合、攜手共贏。10項南北合作共建事項簽約,一批金融機構與皖北地區市縣政府簽署了授信合作事項,形成了支持皖北振興的新合力。今年上半年,我省南北合作共建園區共實現經營銷售收入323億元、財政收入26.2億元和稅收2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2.2%、34.6%和40.1%。
與此同時,58個省屬企業支持皖北的大項目落地,總投資1879.07億元,覆蓋鐵路、高速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能源產業、先進制造業、金融、建筑、水利等領域。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緊扣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這個戰略牽引,打造高能級承接平臺,構建全域式承接格局,探索多元化承接打法,嚴守原則性承接底線,推動“五個戰略區塊鏈接”走深走實,深化新一輪南北園區合作共建,創新“雙招雙引”方式,全面提升皖北在長三角發展大格局中的嵌入度、貢獻度和價值鏈地位,增強皖北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記者 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