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當一體化發展排頭兵,打造活力足的‘白菜心’。”市第十次黨代會報告強調,堅定不移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之路,加速深度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推動“五個戰略區塊鏈接”,健全現代交通體系,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加快建設創業城市,發揮改革突破和先導作用,增強循環暢通能力,打造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節點城市。
我市干部群眾紛紛表示,要拿出走在前列的使命感、舍我其誰的責任感、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更好發揮區位優勢,通過大力度改革、高水平開放,充分激發城市創新活力、產業活力、市場活力,在區域一體化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中走在前列,全力開創新階段現代化“生態福地、智造名城”建設新局面。
01
凝心聚力開啟新程
實干擔當贏得先機
9月25日,當涂縣姑孰鎮工業集中區,來自南京的東升智能物流倉儲設備研發生產項目廠房封頂。該項目總投資1.6億元,占地面積40畝,項目全面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額2億元,其中美元創匯超500萬美元,稅收600萬元。

“市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勇當一體化發展排頭兵’。對此,我們要有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姑孰鎮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副主任董晶說,今年以來,該鎮牢固樹立“承接南京轉移為第一招商方向”的理念,堅持“鎮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抓招商、黨政班子成員全員參與招商、工業集中區同志全職跑招商”的工作機制。截至目前,重點洽談項目19個,新簽約11個億元以上項目。其中來自南京的項目5個,紫丁香日用品、耀福汽車玻璃等9個項目已開工。至此,已落戶和將落戶的南京企業已達18家,出現了一個漸成氣候的“南京工業園”。
我市區位優勢明顯,是安徽融入滬蘇浙的“東大門”“橋頭堡”,地處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地帶。該鎮發揮區位優勢,積極融入長三角,精準對接,吸引滬蘇浙優質企業落戶姑孰鎮工業集中區。堅持以商引商、以企引企,發揮企業家在信息、人脈、品牌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幫助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形成產業聚集的“葡萄串”效應。同時,采取引進優質項目兼并重組的方式積極盤活低效用地,破解用地難這個發展瓶頸,今年已盤活低效用地110畝。
凝心聚力啟新程,實干擔當開新局。董晶表示,將認真學習貫徹市黨代會精神,牢記囑托、勇擔使命,為把馬鞍山打造成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貢獻力量。
02
抓住開放發展大勢
加快建設創業城市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馬鞍山市眾創空間運營總監芮亮說,時代潮流提出了新命題,國家戰略提出了新需求,城市發展也迎來了新機遇。新的發展格局,需要拿出新的務實舉措,鍛造新的素質和能力。

芮亮認為,馬鞍山是伴隨著新中國成長起來的一座工業之城、港口之城、綠色之城、文明之城,坐擁接壤南京、合肥兩大都市圈,具有臨江近海,緊靠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的優越地理位置。近些年,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今年初南京都市圈正式批復。作為對接南京的橋頭堡,馬鞍山必將迎來歷史性的機遇。
芮亮希望,相關部門能進一步推進構建市場主導及政府支持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等相關工作,大力發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載體,實現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廣大創業者和創客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聚集天使投資人和創投機構,為創業者和創客提供資金支持和融資服務,通過收購初創成果、天使投資等方式促進持續創業;建立創業導師工作機制和服務體系,提供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服務,舉辦日常性創業沙龍、大講堂、訓練營等培訓活動。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指導,按照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的要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眾創載體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有效整合資源,集成落實政策,完善服務模式,培育創新文化,讓創業者的奇思妙想與市場需求全面對接,培養出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合格人才,為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貢獻力量,從而進一步抓住開放發展大勢,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創業城市。
03
發揮近水樓臺優勢
探索飛地經濟模式
“要借市第十次黨代會的東風,發揮‘近水樓臺’的獨特優勢,探索‘飛地經濟’新模式。”馬鞍山軟件園管委會汪哲說,近年來,我市把發展軟件、互聯網經濟作為促進產業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方向,馬鞍山軟件園圍繞軟件研發、互聯網+、地理信息、服務外包“四大主導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園區體量,一批在國內具有競爭力的互聯網企業迅速崛起,園區發展按下“加速鍵”、跑出“加速度”、步入“快車道”。

汪哲介紹,今年以來,馬鞍山軟件園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先后赴先行地區跟進項目線索,與江蘇軟件園深化合作,探索“飛地經濟”新模式;招引特色園區“酷立方馬鞍山創新經濟推進基地”;落地高端現代服務業“上海志行合力”、“蘇州中融恒安”;與騰訊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掛牌“騰訊云生態伙伴示范基地”……1-8月份,新引進企業77家,完成稅收1.44億元,同比增長12.57%。安徽省互聯網小鎮以馬鞍山軟件園為產業核心區域,近年來發展取得很大突破:截至2020年,累計入園企業1010家,實現稅收2.06億元;先后獲得“中國特色小鎮50強”、“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安徽省優秀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等榮譽稱號。
汪哲表示,馬鞍山位于安徽省的最東邊,身處南京、合肥兩大都市圈核心層,獨特的區位特點使得我市在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有著近水樓臺的獨特優勢;希望馬鞍山軟件園的發展繼續得到關心和支持,不斷深化與長三角城市在科技、教育、人才等領域的全面合作。
04
拓展區塊鏈應用領域
推進智能化互聯水平
“加快工業物聯、教育、醫療健康、城市治理等領域的區塊鏈應用,高質量推進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有利于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博望區數據資源管理局工作人員胡田田說,市第十次黨代會將有力支持全市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胡田田介紹,博望區搶抓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契機,采取四“鏈”聯動拓展區塊鏈應用領域。
一是做強工業物聯提質增效賦能“鏈”。博望工業互聯網以物聯網為支撐,以產業數據資源為核心,運用區塊鏈、5G、AI、數據中心等新信息技術,融合區域企業側和政府側,貫通產業生產端與消費端,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數字化賦能,為產業生態建設提供數字化服務,為經濟治理提供數字化手段,著力推動區域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二是做足智慧教育一體融合價值“鏈”。充分利用AI、區塊鏈技術,結合教學、教研以及資源共享的需求,用南京優質教育資源高質量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圍繞教學場景構建基于智能信息技術的教學環境,提供集學科工具、學科應用、數據資產等結合的工具型、數據型、平臺型的產品,構建學校教學的綠色生態,助推學校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體系改革。
三是做優醫療健康信息技術創新“鏈”。結合區人民醫院戰略發展,遵循“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建設原則,打造全新數字化醫院,實現醫院業務“信息化、規范化、精細化、無紙化”的總體目標。推進安康碼結合智能門禁、掛號、問診、繳費、取藥、記錄及病歷查詢等全流程就醫上線。利用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產品實現個人、家庭、社區、醫療機構服務對接,大力發展基于區塊鏈、物聯網、AI的專業化養老服務。
四是做好智慧城市前端采集應用“鏈”。結合“雪亮工程”,統籌全區監控資源數量約6500路。建有1個PM2.5大氣自動監測站,5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目前已實現全區37個村、3個社區全光網覆蓋。
05
對外互通促進開放
對內互聯增進循環
合蕪高速林頭至蕪湖段改擴建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巢馬高鐵項目完成了征地組卷報批及部分征遷工作,為后續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兩個省重點交通項目,將給含山縣區域一體化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帶來積極影響。
含山縣交運局辦公室主任倪紅葉說,市第十次黨代會對交通建設給予了充分關注,期待下一步加大對交通基礎建設的政策扶持及資金支持,加速深度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健全現代交通體系,建設高水平開放型城市。

對外互通促進開放,對內互聯增進循環。倪紅葉介紹,“十三五”期間,含山縣陸續完成了S226昭關至塔崗段升級改造、S226河劉至仙蹤段路面升級改造及S367馬鞍山段(北部通道)改建工程項目,完成建設里程56.4公里,完成投資約8.2億元。隨著城鄉公交一體化全面實現,極大地方便了全縣群眾的出行,服務質量大幅提升,便捷的交通得到廣大群眾的普遍贊譽。含山縣還榮獲安徽省“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示范縣”稱號。
倪紅葉表示,“十四五”期間,該縣將繼續加快對國省干道的升級改造建設,進一步織密和完善立體交通網絡互聯互通,夯實城鄉客運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城鄉客運服務水平,為廣大群眾提供“暢、安、舒、美”的交通服務出行環境。
記者 吳黎明 蘇自山 慕繼平 涂慧民
見習記者 朱小曼 通訊員 劉憲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