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稻棵的長勢仿佛在和時間賽跑,一轉眼就到了分蘗期。“90”后新農人何陽天穿上高筒膠靴,乘船越過環田龍蝦養殖池,來到綠油油的稻田中,彎腰查看起稻棵的分蘗狀況。“分蘗數量決定收獲產量,從目前生長情況看,只要后期不出現大的變故,畝產500公斤不在話下。”何陽天抬頭擦掉豆大的汗珠,滿臉自信。

稻子豐收在望,而養殖的龍蝦已經變現。“今年小龍蝦產量高價格好,畝產龍蝦180公斤,每公斤均價60元,畝均毛收入已逾萬元,加上種糧收入,‘一畝田一蝦一稻’綜合效益過萬元是板上釘釘的事。”打造“萬元田”是何陽天回鄉務農的目標,如今夢想成真,更加堅定了他種出高效田的決心。

回鄉包地4000畝從事稻蝦輪作
今年才30歲出頭的何陽天,讓人看不到父輩身上的農人痕跡,可內心一直埋藏著對田野的憧憬和向往。在家門口的農村職業高中畢業后,他選擇到一家農業開發公司當職員,一邊上班一邊學習水產養殖,經過艱辛的奮斗,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和養殖經驗。熟悉家鄉環境地理條件、有著深厚家鄉情結的他,一直苦思著如何利用家鄉的現有資源,帶領更多的鄉親致富。
機會終于來了。當涂縣北圩有著豐富的圩田資源,何陽天看好這里的稻蝦養殖前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并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后,在家人的鼓勵下,他堅定了當一名新農人信念。2020年1月,他投資500余萬元承包了大隴鎮北圩4000多畝土地,建設稻蝦輪作基地。

水稻小龍蝦輪作種養模式,既不影響糧食生產,又能養好小龍蝦,還能減肥減藥,實現穩糧增收、生態安全,是單季稻種植區農業發展的新模式。為了種好示范田,何陽天首先開辟出100畝,成立漁豐種植家庭農場,為大規模種養探索經驗。
面前的稻蝦輪作基地,以50畝為一個單位,稻田四周開挖小龍蝦養殖池,面積不超過一成。因小龍蝦從蝦苗放養到起捕只需一個多月,最早可在4月出售商品蝦,5月中下旬捕撈完成。由于龍蝦養殖和繁育分離,養成的小龍蝦規格大、售價高。小龍蝦出水后,再播種單季稻,水稻畝產穩定在500公斤以上,大米售價8元/公斤。去年雖受疫情和蝦價低迷等影響,水稻和小龍蝦的毛收入仍逼近萬元。

稻蝦輪作還實現了肥藥雙減。通過一季小龍蝦養殖,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提高,通透性增強,全年肥藥使用量減少20%~30%;同時通過灌水養蝦,利用未捕盡小龍蝦攝食雜草,又大幅減少了越冬蟲卵量,減少了農藥的使用,實現了生態綠色循環種養。
看到了水稻小龍蝦輪作種養的綠色高效模式,鄉親們紛紛加盟何陽天挑頭成立的洋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大家在4000多畝土地上抱團發展,共同開創“公司+農戶+服務”合作經營模式。

“公司+農戶+服務”帶領大家一起富
“這是一條最踏實的致富路。”作為首批加盟該公司的大隴鎮孫趙村村民孫文賢有感而發。之前,孫文賢販賣了多年小龍蝦,雖然也掙了不少錢,但市場變化無常,總是擔驚受怕。
看到何陽天的稻蝦輪作效益這么好,又建立起“公司+農戶+服務”的合作經營模式,他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加盟。今年遇上小龍蝦行情看漲,稻蝦輪作173畝,畝均毛收入過萬元,除去各項成本,畝均5000元的凈利潤不在話下。
“公司+農戶+服務”合作經營模式好就好在公司為農戶提供的服務上。讓農戶與公司合作開展稻蝦輪作,由公司提供苗種、飼料、銷售、技術等“四統一”服務,農戶認租公司流轉來的稻田養小龍蝦,公司則收取一定的費用并給予全程技術指導,保障養殖成功率。此外,為解決農戶資金壓力,農戶從公司購買的蝦苗、飼料以及租金等費用,可在商品蝦出售后支付,兼顧了公司、種糧戶和農戶的三方利益。
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由于錯過最佳投放蝦苗的時機,給廣大蝦農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何陽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期間,公司積極地為養殖戶提供1000多萬元資金及技術支持,并多次從江浙一帶請專家會診,讓養殖戶吃上了“定心丸”。為改善養殖基地道路和環境,公司先后投入100多萬元硬化道路,購買優質樹苗對道路兩旁進行綠化,并對池塘、田塊的雜草、淤泥徹底清理,清除一切污染源。此外,公司還出面聯系供水部門為養殖戶通上了生活自來水,為他們安心生產創造了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目前,公司已帶動了近40個種養大戶,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到稻蝦養殖中來,公司提供的服務越來越貼心。今年,公司不但為鄉親們及時采購到優質苗種,同時也節省了幾百萬元的苗種費。眼下,何陽天正忙著籌備稻米和小龍蝦深加工項目,把公司的帶動作用做大做強。
文/記者 吳黎明 視頻/圖 記者 唐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