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馬城際搶工期、抓進度,寧馬高速“四改八”保質保量全速推進,巢馬城際鐵路水陸并進……
年中已過,項目建設向好向快的捷報頻頻傳來;一個個加快推進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讓一體化發展的美好未來“呼嘯而至”。
地處安徽東大門,坐擁南京、合肥兩個都市圈,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僅是馬鞍山人孜孜以求的夢想,更是腳踏實地的努力。
五年來,我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為主攻方向,堅持全市域、全領域與滬蘇浙同頻共振,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氣魄在一體化發展的大潮中劈波斬浪,用探路先行的“一馬當先”勁筆,書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馬鞍山篇章”。
藍圖繪就 蹄疾步穩
從本世紀初躋身“南京都市圈”,到成為長三角經濟協調會成員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敞開“東大門”的馬鞍山,始終以“一馬當先”的姿態競逐“融合之路”。
我市把融入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實現融入加速度、發展高質量。2019年8月,我市出臺《關于做強“橋頭堡”當好“排頭兵”加快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擘畫“六個一體化”美好藍圖。隨后,我市出臺《馬鞍山市加快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在安徽省率先制定重點任務、重大平臺項目和重點改革創新舉措“三套清單”。
2020年,我市又印發了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年度工作計劃。根據工作計劃,我市謀劃、梳理、遴選出20個重點合作事項和20個重點合作項目,明確年度目標、分管市領導和責任單位,創新實施市級層面重點調度“2020工程”,并以此作為馬鞍山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主抓手和突破口。
20個重點合作事項,涵蓋規劃對接、毗鄰合作、產業協作、創新聯動、園區合作、港口聯運、友好市區合作、教育醫療合作、文化旅游合作、營商環境共建、干部交流等領域。內容包括編制寧馬一體化發展規劃,加強與南京市全方位對接合作;持續開展創優營商環境提升行動,努力打造長三角一流營商環境;對接滬蘇浙產業布局,優化區域產業定位,推進產業錯位發展、配套發展、協同發展等。
奮楫潮頭勇爭先,逐夢長三角,馬鞍山一馬當先。
產業一體 攜手共進
7月10日,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管委會揭牌。這是我市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大舉措,也是實現與滬蘇浙等高對接的務實行動。
博商創道產業園項目一期竣工,招引落戶16家企業;臺資企業喬崴進五軸龍門機床項目年產值近1.5億元;江寧、博望首個聯合招引落戶項目——總投資達10.93億元的富時科創產業園項目已正式量產……行走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一座座新廠房機器轟鳴,一臺臺智能制造產品走下生產線,從這里銷往全國乃至全球。
放眼一江兩岸,毗鄰合作熱潮涌動,一處處碩果搖枝的“試驗田”串珠成鏈,著力打造長三角最靚“區域合作帶”。
廠房內,機器轟鳴,一車車鋁擋板走下生產線,被運到全國各地;廠房外,土地還在平整硬化,院墻仍在打樁筑基。位于浦和產業合作示范區的哈德萊夫(馬鞍山)新材料有限公司,廠房內外截然不同的工作進度讓人不免有些詫異。公司管理人員張廣第笑著說,訂單排滿了,只好一邊施工一邊生產。哈德萊夫是一家從南京遷來的企業,主要生產個性化鋁擋板。
“原本我們準備遷到江蘇淮安,但被和縣領導的真誠以及區位優勢所吸引,改變了主意。”張廣第說,來了之后他發現,自己的選擇是對的,現在企業每個月產值近2000萬元。
就在張廣第忙著趕訂單時,7月29日下午,第一工園聯合中國南山集團寶灣產城落戶浦和產業合作示范區,規劃打造寧和兩地智能制造產業協同發展的示范型園區——中國南山·第一工園·浦和智造園。該項目預計固定資產投資額不低于30億元,總用地面積800畝,以“產業+城市的綜合開發和運營”為方向,推動“產業+城市+生態”融合發展。
如今,浦和產業合作示范區企業100多家,六成以上來自南京。
互聯互通 未來可期
在位于江東大道(九華路至梅山路段)的寧馬城際鐵路(馬鞍山段)先期試驗段項目工地上,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
“九華路站站房共需完成144根樁,平均樁孔深度在30米左右,我們正在采用泥漿護壁鉆孔灌注法等先進工藝進行施工。”中鐵四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項目部工程部技術主管柳坤介紹說。
在位于長江主航道上的巢馬城際鐵路CMSG-1標Z4號主塔墩施工現場,江濤陣陣,機聲隆隆,各類機械設備“馬力全開”。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巢馬城際鐵路項目部現場技術負責人張杭表示,目前Z4號墩已灌注成樁40根,將在9月底前完成全部60根超大直徑鉆孔樁施工……
交通大動脈建設如火如荼,“毛細血管”也被一一疏通。
在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開通跨省公交線路,百仙路、金家路等3條斷頭路全部打通;江寧區和博望區交界處,5處存在了20多年的“限寬限高門”被拆除;江寧861公交延伸到丹陽鎮和江寧東山主城區,馬鞍山和南京的空間距離進一步拉近。
在和縣,寧和公交換乘中心投入使用,實現了和縣、南京“跨省串門”,全面對接南京浦口的“1+1+5”交通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掃除交通障礙的同時,教育、醫療等民生服務也在加速融合。
南京市百家湖小學博望分校開班,南京明發集團投資建設的“一師樹”學校項目落戶和縣烏江鎮,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與南京市中醫院、南京第一醫院合作,成立跨界醫聯體,建立綠色轉診通道;南京市第一醫院醫療集團和縣中醫院正式掛牌,和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與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明基醫院等多家醫院建立合作關系。
百川到海,未來可期,錨定打造長三角“白菜心”的新定位,馬鞍山加速奔跑!
記者 王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