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興則經濟強,道路通則百業旺。交通建設,鋪下的是路,連著的是心,通達的是富。從“走得了”到“走得好”,從“有路可走”到“有車可坐”,多樣的道路建設,構建了快速暢通、功能完備、脈絡清晰的交通體系。
近年來,馬鞍山交通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用汗水與智慧構筑起了一張張便捷的公路網,架設起了一條條便民惠民的交通線,交出了一份份交通先行的滿意“答卷”。
“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幸福路
“出行靠腳掌,運輸靠肩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边@是過去博望區丹陽鎮大廟路的真實寫照。丹陽鎮丹東村村民陳昌平介紹,過去的大廟路是一條泥巴路,坑坑洼洼,崎嶇不平,下雨的時候容易積水,走路一不小心就摔倒在泥坑里。對于大廟路附近的村民而言,雨鞋成了大家雨天出行必不可少的裝備。
自今年4月1日起,大廟路正式進行擴面延伸改造,6月底開始瀝青攤鋪作業,改造后的道路總長為2.07公里,目前已實現全線通車。如今,平整的瀝青路串聯每家每戶,沿線路燈、道路綠化、安保設施等“各司其位”,道路旁的村民們忙著粉刷自家的房屋外墻,讓村道更美。
據了解,博望區丹陽鎮大廟路只是我市農村公路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交運部門堅持以“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為目標,建設“四好農村路”,推動我市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通鄉村振興“主動脈”。今年,全市計劃建設“四好農村路”65.8公里,全部項目計劃于9月底完成。其中,自然村通硬化路和聯網路45.26公里、縣鄉公路升級改造9.27公里、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改造11.25公里。
農村公路是交通運輸網絡的“神經末梢”,是交通綜合運輸體系中的“毛細血管”,正是這一條條鋪設在田間地頭、村村相連的“四好農村路”,疏通了鄉村振興的命脈,給農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群眾心目中的舒心路、致富路、幸福路。
加快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
“自打開通了公交班線,我們出門辦事方便多了,原來出門靠雙腳,現在抬腳就上車!”當涂縣姑孰鎮藏漢村村民朱燕高興地說。今年5月8日起,302路當涂至博望公交提前開通試運營,線路單程運行里程42公里,運行時長約70分鐘,起點站為當涂汽車站,終點站為博望汽車站。
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既符合當下農村百姓出行的實際需求,也是解決農村居民“出行難”問題的重要抓手。
針對農村客車運力少、發班趟次少、群眾坐車不便捷問題,我市交通運輸部門堅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在實現村村通、組組通公路基礎上,又開啟了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革,以群眾需求倒逼、以問題導向推進,交出了一份令群眾滿意的出行答卷。
加快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既解決了群眾的出行難、運輸難問題,為農村生產的農副產品打開了銷路,又改變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給農村發展種養殖業、旅游業創造了條件。
積極融入長三角交通一體化
近日,記者走進寧馬高速“四改八”項目施工現場了解到,當前,寧馬高速“四改八”項目黃梅山保通線正在推進路基施工作業,主線三個標段也正按計劃有序推進。
“由于受隧道現狀、事故路段、通行能力、礦山設施安全風險評估等控制,黃梅山隧道路段改擴建采用‘新修保通線+原隧改路塹’方案?!表椖砍崭苯浝硗跎榻B,黃梅山保通線起點位于馬鞍山東樞紐互通區,沿既有的黃梅山隧道西側布線,經過尾礦庫,與現狀寧蕪高速順接,建成后將為黃梅山隧道路段施工掃清最大障礙。該保通線全長2.188公里,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項目總投資1.03億元,計劃將于今年9月完工,實現貫通。
按照等高對接蘇浙滬、全面融入長三角等相關要求,我市交通運輸部門全面推進重點交通建設項目對接,不斷完善我市路網結構,提升道路運輸服務能力。構建以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為骨架的對外聯絡通道,以縣、鄉道為支撐的內外銜接通道,進一步構建與南京半小時、合肥1小時通勤圈,與長三角主要城市(上海、杭州)2小時區域交通圈,為馬鞍山融入南京都市圈、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
地當琵琶路作弦,縱橫捭闔皆是歌。乘著交通發展的東風,馬鞍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正快馬加鞭、一路向前。
見習記者 胡越 通訊員 張麗 陶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