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滴長江之水,都涌動著奔騰的力量;每一個奮斗夢想,都映照著時代的足跡。
一年前的今天,馬鞍山人民永遠不會忘記:2020年8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臨馬鞍山考察,對我市長江岸線綜合整治、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漁民退捕等工作給予肯定,作出“把馬鞍山打造成長三角‘白菜心’”的重要指示,為新時代馬鞍山高質量發展擘畫藍圖、指路領航。
親切關懷,溫暖人心;殷殷囑托,催人奮進。那激動人心的難忘瞬間,那溫暖如昨的親切關懷,那重逾千鈞的殷殷囑托,激發起馬鞍山216萬人民奮斗追夢的強大力量,成為全市上下砥礪向前的指南和航標。
以時間為刻度,一年不過是歲月長河中的驚鴻一瞥;以奮斗為丈量,一年在馬鞍山的發展征途上鐫刻下新的歷史標注。一年來,我市上下牢記殷殷囑托,奮勇爭先、奮發有為、奮力拼搏,干成了許多大事、要事、難事、喜事、實事,以實際行動交出了令人振奮的高分答卷。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因為高瞻遠矚的把脈定向,因為一馬當先的奮進身姿,時間在這片熱土上留下宏闊詩行,鋪展出一幅波瀾壯闊、氣象萬千的動人圖景。
牢記囑托
當時間碰上被歷史標注的大事件,總如浪潮奔涌,發出久久回響。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馬鞍山人民的母親河。近年來,我市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深入踐行“兩山”理念,舉全市之力,通過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流域治理、源頭治理、精準治理,一體推進治污、治岸、治漁,長江馬鞍山段實現秀麗巨變。
作為安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前沿陣地,馬鞍山因鋼而設、因鋼而興,馬鋼是這座城市的亮麗名片。2019年馬鋼和寶武集團實施戰略重組,更名為中國寶武馬鋼集團,一躍成為世界級鋼鐵企業。
一些重要的節點,標注時間的分量,銘刻前行的坐標。
時針撥回一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冒著酷暑來到馬鞍山,察看長江水情水勢,了解岸線整治和漁民退捕工作落實情況。在長江邊的薛家洼生態園,看到昔日臟亂差之地經過綜合整治,已成為百姓親江親水親綠的生態岸線和城市生態客廳,總書記十分高興,指出長江經濟帶建設,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增強愛護長江、保護長江的意識,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在寶武馬鋼集團,總書記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察看重點產品展示,指出要抓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強新材料新技術研發,開發生產更多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
深情厚望,殷殷囑托。總書記的親切關懷,給予全市上下巨大鞭策和鼓舞,也賦予了“打造長三角‘白菜心’”的特殊使命和責任,把這座城市的發展層次、發展要求、發展定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馬鞍山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大的里程碑意義。
一年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持續深入抓好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定不移地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按照省委決策部署,把打造長三角“白菜心”作為落實“政治要件”的重要檢驗、打造“三地一區”的重要窗口、融入“國家戰略”的重要抓手,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起重大使命,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高標準高質量落實到每一項工作、每一件事情上,腳踏實地把總書記為我市擘畫的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是行動的動力。
市委第一時間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并舉辦全市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展學習研討,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市四套班子領導圍繞重點專題,領銜開展調研。加強安排部署,在全市興起學習宣傳貫徹的熱潮,從機關團體,到城鎮鄉村;從企業車間,到學校課堂……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在馬鞍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學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篤。在學習研討、專題調研、外出考察、對標找差基礎上,我市進行系統深入謀劃,把打造長三角“白菜心”作為總遵循、總航向,樹立全局視野、系統思維、爭先意識,謀深謀細貫徹落實的目標思路和具體舉措,確立了目標圖、路線圖、施工圖、作戰圖“四張圖”。
“目標圖”,就是召開市委九屆十二次全會,審議通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的《決定》;“路線圖”,就是召開市委九屆十三次全會,提出了“十四五”規劃《建議》;“施工圖”,就是今年初召開市“兩會”,審議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作戰圖”,就是圍繞長三角“白菜心”新發展定位,細化為72項指標、28項創建類工作任務,成立22個重點工作專班推進。
發展的路徑更加清晰,前行的步伐更加矯健,跨越的信心更加堅定。如同一粒種子,一旦擁抱沃土,便會迸發出無限生機與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早已鐫刻于馬鞍山人民的心頭,化作具體的發展目標、抓手和路徑,發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員令,吹響了答好時代考卷的交響樂。
奮楫勇進
歷史的畫卷,總是在砥礪前行中鋪展;時代的華章,總是在奮斗逐夢中書寫。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馬鞍山并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全市上下沿著總書記指引的航向,劈波斬浪、感恩奮進,錨定打造長三角“白菜心”新發展定位,積極對標“杭嘉湖”,以生態環保高水準、經濟發展高質量、開放聯動高水平、城鄉建設高顏值、人民生活高品質“五個高”為目標,以“創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示范區”為抓手,以生態環保、一體化發展、產業轉型、城鄉融合、社會治理“五大提升行動”為路徑,加快打造生態優、產業強、活力足、城鄉美、百姓富的長三角“白菜心”,奮力走出一條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高度統一、相互促進的新路子。
聚焦生態環保高水準,打造生態優的“白菜心”——
“爭取年底多給參股的上岸漁民分紅,帶領大家一起致富!”今年以來,退捕漁民、“三姑娘”陳蘭香的生意蒸蒸日上。去年退捕上岸后,“三姑娘”一家先是住進了政府安置的新房,后又成立勞務公司當起了老板,公司業務越做越大。
“三姑娘”一家生活的變遷,折射出馬鞍山“堅持生態優先,勇當長江大保護的模范生”的堅守和追求。
全面完成長江干支流4823個入河排污口的排查、監測和溯源,推進分類整治,納入信息化監管;對315個住宅小區、220條道路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城區35條黑臭水體完成整治;推廣園區“環保管家”……馬鞍山將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把生態環保工作作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責任、最大的發展、最大的民生來抓,環保整改工作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考核全省第1。全市空氣、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長江馬鞍山段美麗蝶變,長江禁捕退捕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安徽首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聚焦經濟發展高質量,打造產業強的“白菜心”——
走進被譽為“最強大腦”的馬鋼智園,一塊塊巨型屏幕上數據滾動更新,生產指令從這里精準下達,現場實況在這里盡收眼底。這得益于去年以來寶武馬鋼大力實施的智能化改造,“1個智慧中樞+5個智控中心”的新型管控模式讓企業的效益、質量和發展空間大幅提升。

以“智造”引領提升發展質效的深刻變革,讓寶武馬鋼煥發出全新活力——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034億元、利潤總額98.8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4%、374%,經營績效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畝均稅收達到462萬元,增長近5倍,這是頤海(馬鞍山)食品有限公司“精耕細作”交出的靚麗“成績單”,辦法就是大力實施智能化改造、技改升級。

馬鞍山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建立起“畝均效益”綜合評價體系,實行差別化資源配置,去年以來倒逼低效企業轉型或退出261戶,清理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低效用地1.3萬多畝,“種”出了一片片經濟“高產田”。
算好“畝均”賬做優存量,用好“標準地”做強增量。馬鞍山作為全省“標準地”改革試點唯一城市,工業用地“附帶”畝均稅收、能耗標準、環保標準等指標一同公開出讓,實現“拿地即開工”,讓一大批“一高三強”項目加速落地。
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
總投資110億元的蜂巢能源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總投資50億元的天能電池項目、總投資25億元的吉利新能源重卡項目等紛紛落地……今年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資億元以上新簽約工業項目234個,同比增加19個。
聚焦開放聯動高水平,打造活力足的“白菜心”——
今年7月10日,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管委會正式揭牌。這是馬鞍山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大舉措,也是實現與滬蘇浙等高對接的務實行動。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馬鞍山一馬當先、走在前列。

圍繞南京、合肥主導產業,加強產業鏈招商,形成鄭蒲港新區半導體、慈湖高新區通信通訊、馬鞍山經開區綠色食品產業集群。
省際產業合作園區風頭正勁,馬鞍山青浦工業園已引進6個項目,總投資68.5億元,全部開工建設;省際毗鄰地區合作日益緊密,南京浦口-和縣、合肥巢湖-含山、南京濱江開發區-慈湖高新區等毗鄰區域融合發展實現全覆蓋。
深度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勇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排頭兵,打造活力足的“白菜心”,馬鞍山著力打好“開放聯動牌”。今年上半年,全市實際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中,來自滬蘇浙地區的分別占比54.6%、54.3%。
貫徹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馬鞍山的國際視野更加開闊。今年上半年,全市實際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820.2億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84663萬美元,順利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工作目標;全市進出口總值237.9億元,同比增長46.8%,位居全省第四。
聚焦城鄉建設高顏值,打造城鄉美的“白菜心”——
衛生死角清除了,違章搭建不見了,寶武馬鋼廠區成為花園工廠,一個接一個公園綠地成為風景線……往昔塵土飛揚、臟亂不堪的G205沿線的蝶變,給市民帶來諸多驚喜。

一年來,我市錨定建設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推動城市能級和功能品質大幅躍升,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區,形成一江兩岸協調發展、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城市品質在提升。全面推進G205沿線25.8平方公里開發整治;圍繞寧馬城際、巢馬高鐵建設優化城市布局,開發陽湖片區,啟動高鐵新城建設,完善秀山新區功能,打造現代化新城區。加快建設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
智慧城市在加速。加快打造“城市大腦”,建設大數據中心、運營指揮中心,建成政務服務“一朵云”,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拓展“城市大腦”場景應用。
鄉村振興布新篇。重點打造含山褒禪山、和縣雞籠山、當涂大青山和江心洲等7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推進農房集聚、村鎮提升。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全域建設美麗鄉村。
聚焦人民生活高品質,打造百姓富的“白菜心”——
作為大北莊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居民代表協商會成員,老黨員康恒寶每天都會到改造現場看一看。今年我市計劃投資1.6億元對大北莊小區進行改造,涉及133棟住宅樓、4360戶居民,投資額度、改造體量和涉及居民群體前所未有。
今年,我市老舊小區改造數量達到115個,改造數量和投資規模全省第1。實施357項重點民生項目和516個微民生項目,加快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3項民生工程扎實推進,每年辦好10件市級民生實事。就業、醫療、衛生、文化、教育、養老等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擴面提標,健康城市建設評價排名全省第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鄉網格化服務管理推深做實,居民的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年來,我市加大文化供給,更好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步伐,扎實推進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截至目前,全市已免費開放7個公共圖書館、6個文化館、1個美術館、47個文化站和4個博物館。精心打造了10個樣板鄉鎮(街道)、100個樣板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都免費開放。同時,逐步擴大“周末大講堂”“馬鞍山讀書節”等一批具有特色和影響力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影響力。
7月16日晚上,長三角非遺項目特邀展在我市采石古鎮閃亮登場,來自滬蘇浙皖的20多個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讓觀眾大飽眼福。
我市積極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持續推進“送戲進萬村”等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讓廣大市民群眾享受“看得到、看得起、看得懂”的高檔次、高規格和高水準的文藝演出。
文明城市,共建共享。
實現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全覆蓋,成為“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百姓之家;上線“隨手拍 馬上辦”平臺,通過對不文明行為的曝光和處理,大力倡導和弘揚文明行為;開展亂丟煙蒂專項整治行動,建立常態化管理機制。開展文明交通勸導志愿活動,發動全體黨政機關干部、各類社會志愿者常態化開展文明交通勸導活動;創新開展犬只管理、電動車綜合治理、停車秩序整治等專項工作……我市以2020年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為新的起點,發布《馬鞍山市實施文明創建工程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進一步提升全市文明城市創建水平,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開創新局
夢想,總是在腳踏實地中匯聚力量,綻放光彩。
今年6月19日,加快打造新興產業集聚地暨2021年全省第六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動員會在馬鞍山經開區舉行。伴隨著一聲響亮的開工令,遍布一江兩岸,總投資達332.2億元的30個重大項目集中破土動工。
今年以來,我市深入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要沖刺”的斗志干勁,加力加速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掀起擴大有效投資的熱潮。
今年7月15日,我市召開向山地區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發展動員大會,將向山地區綜合整治作為創建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示范區的“一號工程”,舉全市之力打響“向山大會戰”。
……
親切關懷,化為前行動力;殷殷囑托,激勵實干擔當。一年來,我市踐行囑托,胸懷大局、開創新局,在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生態、黨建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黨史學習教育縱深推進——
認真貫徹中央及省委決策部署,準確把握目標要求,把牢首要任務,不斷健全學習機制,豐富學習內容,突出形式創新,促進成果轉化。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帶頭學,各參學單位積極跟進學,引領全體黨員廣泛學。

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確定10件實事為第一批市級重點項目,縣區及開發園區確定首批692項重點項目。以全市網格黨建體系為依托,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載體,以黨員和志愿者為主力,真正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經濟發展蹄疾步穩——
2020年,全市實現GDP2186.9億元、同比增長4.2%,增速居全省第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5億元、增長7.1%,增速居全省第1。寶武馬鋼走上了綠色發展、智慧制造的新路,去年營業收入首次超千億元、粗鋼產量首次超2000萬噸。5個開發區進入全省前30名表彰行列,總數全省第1。同興環保、華騏環保、山鷹國際北歐紙業首發上市,實現我市十年來主板上市零的突破。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18萬元和2.54萬元,穩居全省第1。
今年上半年,我市在全省經濟運行考核中位居第3,實現GDP1222億元、增長14.6%,增速居全省第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6.1億元、居全省第4,增長23.3%、居全省第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7%、居全省第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2%、居全省第7;戰新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1.8%、27.5%,增速分別居全省第3、第6。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堅持精準扶貧,推進生態保護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努力構建“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緊扣“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標準,實施“八大工程”,聚焦“十大重點”,不斷創新脫貧攻堅實踐,全市1.4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穩定脫貧,2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全面打贏了脫貧攻堅戰,交出了一份群眾滿意、經得起實踐檢驗、可以載入馬鞍山史冊的答卷。
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奮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區,全域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環境煥然一新。
生態價值加快轉化——
加快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整合長江東岸等生態文旅資源,傳承弘揚長江文化,加快引進大型文旅集團,發展生態旅游、文化創意、康養休閑等產業,打造長三角旅游勝地,長江采石磯文化生態旅游區被評為5A級景區。
向山地區綜合整治堅持“生態修復+”的思路,實施十大工程,讓生態變資源、變產品、變平臺,把綠色變經濟,全面打通生態價值轉化路徑。
基礎設施加速“暢聯”長三角——
對接南京、合肥的交通基礎設施取得重大突破,寧馬城際鐵路2020年底開工,首座站房進入主體施工階段。今年以來,寧馬攜手合作,目前已完成項目全線初步設計審查、修編及相關專題報批等工作。
巢馬高鐵水陸并進,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13.5億元。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副汊航道橋、跨205國道特大橋、跨采石河特大橋、跨南站特大橋等施工均在快速推進之中。寧馬高速“四改八”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一批省際斷頭路被打通。
政治生態風清氣正——
大力弘揚“聚山納川、一馬當先”的城市精神,大力營造清明從政環境、清正用人環境、清爽干事環境、清新文化環境,廣大黨員干部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環保整改、產業升級、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中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精氣神煥然一新,形成對標“杭嘉湖”、打造“白菜心”的奮進態勢。
九萬里風鵬正舉,新征程砥礪初心。
我市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知重負重、攻堅克難,一馬當先、走在前列,奮力打造長三角“白菜心”,答好總書記交給馬鞍山的時代考卷,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文/記者 陳邦兵 吳黎明
圖/記者 唐焱 劉青元
儲燦林 童祖鳴
王文生 胡乾亮 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