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峰巒疊翠,位于大別山腹地的岳西縣是我省革命老區、生態示范區和生態功能區,也是我省首批脫貧的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該縣搶抓數字化經濟轉型的機遇,推動數字化技術賦能鄉村振興,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目前,該縣已成為我省數字鄉村試點縣、全省5G網絡建設示范縣和安慶市數字經濟發展試點縣,正在加快建設“云上岳西,云端數谷”,為鄉村振興和數字經濟發展插上科技翅膀。
“5G網絡”激發發展活力
近日,記者來到岳西縣河圖鎮,這里地處皖鄂交界,境內有明堂山、天峽、妙道山三個4A級風景區,并擁有眾多鄉村游和紅色旅游景點。在明堂山景區門口,停著不少其它縣市和外省的車輛,看來外地來的自駕游游客不少。“沒想到這里景色如此優美,空氣清新,我們是從網上看到景點的推介,特意過來旅游的。”來自淮南市的鄧先生告訴記者,盡管岳西到處是崇山峻嶺,但手機信號很好,一路導航自駕,出行很方便。“在山頂,我們還能收到智慧講解的網絡鏈接,聲音很清晰。”
河圖鎮是旅游鄉鎮,每年來這里游玩的旅客有六七十萬人次,村民早已吃上了“旅游飯”。在景區的監控室,記者看到大屏幕上顯示著各個路口和重要位置的實時畫面。“景區已用上5G網絡,安裝了200多個攝像頭,實現監控全覆蓋。這樣既能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又能提高景區的管理效率。”該鎮鎮長徐忠德說,景區正在打造“智慧旅游”,將推出“碼”上游河圖小程序,把鎮內農家樂、景點串聯其中,游客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然后輕松了解景點項目的具體價格及游客數、停車位等信息,還能在線購買門票、預定民宿和農家樂等。
“智慧旅游帶動山村發展,每到旅游旺季,村里的民宿可謂一房難求,很多外地游客會提前在網上預訂房間。村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在明堂山腳下的南河村,村支部書記余方成高興地說。
為加大對外宣傳推介力度,明堂山景區在數字技術上也有新招。“我們把游玩項目拍攝短視頻,游客通過關注景區公眾號,就能分享精彩視頻。另外,我們還用抖音視頻App進行在線直播,讓游客在手機上就能領略明堂山美景和旅游體驗項目。”景區銷售部韓經理補充說,數字技術拓展了游客的體驗內容和模式,也為他們提供了個性化的智慧旅游服務。
行駛在盤山公路上,記者感受到另一條“信息高速公路”也在不斷延伸。據悉,該縣已建5G宏基站160多座,千兆光纖暢通縣內182個行政村4418個村民組,實現了縣城城區、24個鄉鎮、產業園區、主要景區及重點產業區域通信網絡全覆蓋。
“我縣不僅在縣城城區建有大數據中心,對接省市及長三角數據資源,還將在2022年底前,修建350多座5G宏基站,并對偏遠山村進行4G補盲。同時,依托‘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全縣鄉村數字化水平,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岳西縣電信公司負責人路娟說。
“數字鄉村”優化鄉村治理
在主簿鎮大歇村為民服務大廳,記者看到一塊大型電子屏幕占滿整個墻面。“這是大歇村數字鄉村平臺,上面包括村情概況、鄉村治理、文明實踐、智慧黨建等版塊,每天都有工作人員監測數據變化,村民也可以向這里反映有關情況,我們及時安排人去處理。”該鎮黨委書記徐峰說。
前不久,該村雙河組村民范慰青看見三個小孩在河邊戲水,存在安全隱患。他馬上用手機拍照,通過“大歇云”平臺上傳到大數據中心,工作人員看到后第一時間轉給就近的網格長,很快網格長就帶著孩子離開了水域。“從收到信息到勸離孩子,不到半個小時,數字平臺幫了大忙。”網格長范濤對記者說,目前全村35個村民組都裝上攝像頭,發現社會治安、環境衛生等問題可立即解決。群眾需要辦理各種證件或咨詢問題,也不用跑到村里來,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在手機上解決。
大歇村是偏僻的深山村,路遠林密、地廣人稀,曾是“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落后村。如今,隨著數字化的發展,該村開啟了鄉村治理新模式,一躍成為“數字網紅村”。“村里的黨務、村務、財務和低保、高齡津貼等便民服務信息,均在‘云’上公開公示……借助‘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數字鄉村平臺,讓數據多跑路、村民少跑腿,這個小山村正逐步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村’。”徐峰說。
群眾利益無小事,數字服務更便捷。“近年來,我縣積極探索‘政府導治、村民自治、平臺數治’新路徑,在數字鄉村建設中,借助廣電數字電視、電信網絡電視、智慧農村網絡平臺、手機App等,把村務公開欄搬到了電視屏、電腦屏、觸摸屏、手機屏等四屏上,提高了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鄉村綜合治理水平明顯提升。”該縣分管副縣長李偉偉說,推進鄉村政務數字化升級,通過“數字鄉村”平臺完善了鄉村治理、防火防汛、環境衛生、疫情防控等工作,讓鄉村治理更加精細化、現代化和規范化,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智慧大腦”推動產業升級
沿著姚家河向北,記者驅車爬坡越嶺,來到被評為“翠蘭茗香特色小鎮”的姚河鄉,只見這里茶園青青、云飄霧繞。“我們這里平均海拔800多米,是岳西翠蘭茶葉的主產區,現有高標準茶園1.2萬畝,年產值達5400萬元,帶動群眾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該鄉黨委書記劉新民說,當地村民家家種茶,茶產業是村里的支柱產業。如今,鄉里建有茶葉研發中心,檢測實驗室的數據直接輸入大數據平臺,可以共享茶葉質量追溯系統,讓消費者、茶農都能全程看到茶葉從種植到生產、加工和質檢等各環節。
“我鄉已在梯嶺茶園、龍王包茶園安裝了監測設備,每天可對土壤、環境、氣候等進行監測和分析,這些數據經過存儲和研判,可以指導茶農更好地種茶,也能讓茶商可視化查看全部流程。”據該鄉鄉長劉理娟介紹,姚河鄉將以“數字化+產業”模式,打造智慧農業生產基地,利用大數據平臺和農業物聯網技術,實現個性化定制、網上實時監控等功能,并推動直播帶貨和茶旅融合發展。“去年,我鄉通過視頻直播,銷售茶葉60多萬元。下一步,我們將結合數字技術,依托智慧路燈、配合使用無人機,在龍王村、梯嶺村開展試點,建設數字發展示范村。”
記者隨后來到蓮云鄉天翔集團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緊張忙碌,機器設備按照設計好的模版生產接裝紙。“數字化是企業發展的趨勢。我廠從人工操作到自動化運行,再到利用物聯網和5G技術來采集數據。‘數據中心’會把所有設備的生產和檢測信息連通起來,通過電腦分析和處理,提升了產品合格率和管理效能。”該集團負責人余育京說。
數字崛起,鄉村振興。今年上半年,岳西縣鄉村數字經濟企業達90余家,產值超7億元。“采用數字化技術和信息化平臺建設,就像給鄉村各種產業裝上了‘智慧大腦’,用‘數字力量’來助推鄉村振興。”李偉偉說,該縣將以建設“大別山數谷”為目標,把數字鄉村平臺與安慶“城市大腦”、省江淮數據中心數據打通,實現數據交換,并根據各村村情,打造“一村一品”,統籌推進智慧農業、智慧旅游、智慧康養、智慧物流等,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 本網記者 孫海濤 通訊員 徐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