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8至21日,注定是令安徽人民難以忘懷的大日子。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安徽考察調研,赴阜陽、馬鞍山、合肥等地,深入防汛救災一線、農村、企業、革命紀念館等,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和防汛救災一線人員,并在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
似水深情,如山厚望。一年來,全省上下牢記囑托、勇擔使命,經濟社會發展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防汛救災、災后重建的“安徽力量”
2020年夏天,我省遭遇嚴重洪澇災害。8月18日至21日,心系安徽災情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期間,就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針對淮河治理,我省加快謀劃實施淮河治理“六大工程”,項目建成后,行蓄洪區防洪安全及未來發展將更有保障。
去年,水退之后,各地積極搶種補種、重建家園,大災后的江淮大地孕育起新的希望。我省開展“四啟動一建設”,啟動水毀設施修復、災后恢復農業生產、對受災農民和農業經營大戶進行綜合幫扶服務、防止因災致貧返貧鞏固脫貧成果,謀劃推動城鄉重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其中,1.394萬處水毀水利工程全部完成修復,水毀群眾住房重建(修繕)任務圓滿完成。
8月11日下午,航拍的阜南縣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臺。李博 攝
堅持因地制宜,發展水生產業,實現人水共生。蒙洼地區發展適應性農業,形成柳編、水生蔬菜、生態種養、水禽養殖的“水生產業帶”。“深水魚,淺水藕,灘涂洼地種杞柳,鴨鵝水上游,牛羊遍地走”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在蓄洪區落地生根。
讓遷出的百姓日子過得比原先在莊臺上更好,讓仍留在莊臺上的百姓日子過得比以前更好。我省實施莊臺改造和居民遷建、易地扶貧搬遷等工程,有力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去年以來,我省加快補齊防洪減災短板,全面加快水利工程建設進度,編制完成重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十大工程”項目建議書,謀劃項目3685個,總投資4786億元,2020年全省水利建設累計落實投資540.3億元,創歷史新高。
高質量發展的“安徽速度”
經濟發展蹄疾步穩。一年來,全省上下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生產需求持續恢復,新興動能培育壯大,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國民經濟繼續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在打造“三地一區”中持續釋放高質量發展的“安徽速度”。
今年上半年,我省生產總值20576.5億元,同比增長12.9%,兩年平均增長6.6%,快于全國0.2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國第七位。
聚力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一年來,我省統籌推進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五個一”創新主平臺和安徽省“一室一中心”分平臺建設,著力構建具有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策源地、技術創新策源地、產業創新策源地和制度創新策源地。
8月14日下午,航拍位于巢湖之濱的安徽創新館。李博 攝
一批“國字號”創新平臺“立柱架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提升了安徽在全國創新大格局中的地位。國家實驗室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國家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正式開通試運行,合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穩步推進。
2020年,安徽區域創新能力排名居全國第8名,較上年上升2位,全省區域創新能力連續9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今年1至5月,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7.4%、30.4%。
聚力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以“芯屏器合”為標識的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集聚新動能。開展十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建設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智能家電5個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領域打造增長引擎。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去年我省新能源汽車產量10.5萬輛,今年上半年生產9.06萬輛、同比增長2.5倍。
今年上半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36.2%,比全部工業高10.3個百分點。
聚力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年來,我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著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改革開放新高地。今年上半年,全省進出口增速排名全國第四,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安徽自貿試驗區自揭牌以來,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要義,在重大改革試點、重大項目推進和重大政策創新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標志性建設成果。
8月17日,一列高鐵列車從合肥十八聯圩生態濕地駛過。范柏文 攝
聚力打造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一年來,我省聚焦“水清”“岸綠”“產業優”,開展“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整治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貫徹長江十年禁漁令,實現建檔立卡、證注銷、船封存、網銷毀四個100%;推進林長制改革,深化“五綠”并進體制機制,實施平安、健康、碳匯、金銀、活力“五大森林行動”,全面啟動“四條生態廊道”建設,把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打造成水清岸綠、城鄉共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廊道。2020年,我省長江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0%,創國考以來最好水平。
長三角一體化的“安徽作為”
建設一個集聚區,補齊短板、增強動能。我省以加快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為突破口,持續增強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用好國家支持政策,制定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以園中園、投資合作等模式深化與滬蘇浙園區共建,加快建設“6+2+N”承接平臺,高起點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加速皖北全面振興步伐。
打造五個“區塊鏈接”,加密聯系、加速一體。一年來,我省制定印發政策措施,高質量推進蘇皖合作示范區和“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規劃建設;在長三角率先出臺“3+N”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支持政策,寧滁、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管委會揭牌成立;18個省級以上開發區、特別政策區和服務業集聚區創建首批省際產業合作園區;全省14個市與滬蘇浙17個城市簽訂26個戰略合作協議,22個城區與滬蘇浙20個城區開展對口合作。
實施N個重點工程鏈接,深化合作、共建共贏。推動理念鏈接。今年4月,我省黨政代表團專門赴滬蘇浙學習考察,對照先進找差距,砥礪奮進爭一流。
推動平臺鏈接、產業鏈接。我省積極推動合肥、張江科學中心“兩心同創”,安徽自貿區與滬蘇浙自貿區“雙自聯動”,支持合肥都市圈與南京等都市圈“雙圈協同”;開展長三角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牽頭成立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共建長三角地區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深化重大科技創新專項聯合攻關,高水平建設G60科創走廊,牽頭抓好一批產業聯盟建設,協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8月13日,在中國寶武馬鋼公司智園煉鐵智控中心,通過布滿大廳大屏幕,工作人員對遠程遙控生產中的諸多環節。李博 攝
推動生態鏈接。完成新安江流域第三輪生態補償試點,新安江流域水質優良比例持續100%,與浙江省共同編制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建設方案。2021年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期間,集中開工滁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環巢湖生態與保護修復五期等重大項目。
推動服務鏈接。圍繞民生領域,我省探索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加快推動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更多安徽百姓享受到一體化紅利。
民生保障的“安徽溫度”
一年來,全省上下統籌打好戰疫、戰洪、戰貧三場硬仗,圓滿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交出了一份載入史冊的優異答卷。
脫貧攻堅:截至2020年底,我省48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3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大別山等革命老區、皖北地區和沿淮行蓄洪區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徹底解決。
就業幫扶:“援企、減負、穩崗、擴就業”多措并舉。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行動,推進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信息采集和實名制幫扶工作;促進和穩定農民工就業創業,加強省內外勞務協作,開展“點對點”輸送返崗復工;組織開展“穩崗留工”專項行動,積極落實中小微企業穩崗補貼、務工地過年補助、“共享用工”補貼等政策。
8月11日,在阜南縣王家壩鎮紅亮箱包有限公司員工在加工銷往國外的箱包。李博 攝
疫情防控:一年來,我省持之以恒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認真落實“四方責任”和“四早”要求,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今年5月,合肥、六安兩地相繼出現新冠肺炎疫情,我省堅決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責任,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再一次交出優秀答卷——未發生社區傳播,未波及省內其他地區,全省生產生活秩序保持正常,實現了在一個潛伏期內防住疫情的目標。當前,我省正因時因勢調整完善防控策略,嚴之又嚴、細之又細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
全面從嚴治黨的“安徽篇章”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今年3月,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我省啟動黨史學習教育,一體推進學黨史、抓整改、正作風,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從領導機關抓起,從領導干部做起。省委帶頭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先后20余次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重要講話和“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及時組建16個省委巡回指導組深入開展督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全省1.36萬名縣處級以上干部、17萬多個基層黨組織、365.6萬名黨員迅速行動,把學習教育的實際成效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弘揚大別山精神、新四軍精神、渡江精神、小崗精神等安徽紅色傳統,開展“舉旗幟·送理論”系列宣講13.1萬場,直接受眾1528萬人次。
8月14日下午,航拍渡江戰役紀念館。李博 攝
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我省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創新實施“進萬戶、訪千企、走百縣、解十難”行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正把實事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截至目前,已集中解決突出問題3.2萬多個。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省委堅持以新時代好干部標準為導向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以實施“一抓雙促”“三抓一增強”工程為牽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以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為突破口深化作風建設,以構建“三不”體制機制為抓手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尤其是扎實開展新一輪深化“三個以案”警示教育,建立健全常態化規范化黨內政治監督談話制度,推動安徽政治生態上講看齊、守規矩、正作風的態勢更加鞏固。
8月13日,馬鞍山市薛家洼長江岸線風光秀麗。李博 攝
時光如逝,歲月如梭。
回望過去,感慨萬千——
這一年,我們在那個暴雨如注的夏天挺了過來,打贏了防汛抗洪戰役,圓滿完成災后重建任務;在那個驚心動魄的5月堅持了過來,打贏了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在這個紅色的七月,共同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這個劃時代的時刻!
這一年,我們在上下班的車流中奔波著,在加班的泡面和咖啡中奮斗著,也在與家人的團聚中幸福著,既生活著,也平凡著……
有辛苦的汗水,有感動的淚滴,有開心的笑容,更有滿滿的收獲。
每一個努力奮斗的安徽人,你們共同書寫了這份閃亮的“答卷”!
文字:王弘毅 吳林紅 朱勝利 黃永禮 田婷 范克龍 汪國梁 史力 夏勝為 汪永安 朱琳琳
編輯:陳樹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