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owmae"><xmp id="owmae">
  • 您的位置: 馬鞍山新聞網 > 要聞 > 正文

    瞭望丨穿過披荊斬棘?繁華盡現

    2021-08-15 19:01:59 來源:《瞭望》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菁?張紫赟?陳諾 


    四位受邀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參觀訪問的外國人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郭沛然攝 / 本刊

    ◇“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就有多少共產黨員。”面對敵人拷打,金寨縣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詹谷堂作出豪邁之答

    ◇他所寫的青春宣言永遠定格在了時間里,“去耕耘,去收獲,去把握,去快樂,望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更多的足跡……”

    ◇他是李大釗之孫,生活在“高光”下,卻過著“守常”人生:騎自行車上下班、住“老破小”房屋;從百姓家的蒸鍋里檢查救濟米質量、在應急帳篷里感知受災群眾的暑熱

      2021年7月,合肥延喬路。鮮花擺滿路口,人們從四面八方來,有少年,有老人,肅立中用盛世告慰這條路紀念的兩位英烈。

      心底抹不去那場壯烈:1927年,29歲的陳延年,戴著手銬腳鐐,滿身傷痕,踏著血水走向刑場。面對屠刀,他決不跪下,直至被亂刀砍死。次年,他26歲的弟弟陳喬年,酷刑下直挺脊梁,英勇就義,留給世界一句話:“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

      延喬路,通往合肥一條以“繁華”命名的大道。

      穿過你的披荊斬棘,繁華已如你所愿。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這個根,永遠做忠誠的人民服務員。要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人們深入理解為什么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信仰之光

      安徽,最鮮明的底色是紅色。

      從早期“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到創造鄂豫皖蘇區28年紅旗不倒奇跡;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誕生多支主力紅軍隊伍、成為蘇維埃政權建設的模范區域,到抗日戰爭時期成為新四軍主要集結地、軍部所在地和華中敵后抗戰的指揮中心;從解放戰爭時期成為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重要目的地,到成為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總前委所在地和重要戰場,江淮兒女始終高舉黨的旗幟,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踏上為民族謀復興的披荊斬棘之路。

      陳延年、陳喬年,陳獨秀的長子、次子。陳家位于安徽安慶,家境殷實,還有金鋪,他們卻義無反顧放棄優越生活,投身革命。

      馬克思主義信仰之光,指引他們披荊斬棘的方向,鑄就他們披荊斬棘的理想。

      1923年冬,寒風凜冽中,安徽壽縣籍共產黨員曹蘊真等,返鄉組建了安徽最早的農村黨組織——中共小甸集特別支部;歙縣籍共產黨員柯慶施等,在一間老屋里集會,成立了安徽最早的城市黨組織——中共安慶支部。

      星星之火,很快匯聚成熊熊燃燒的理想信念烈焰。無論血雨腥風、千難萬險,無論在革命發展的高潮時期,還是革命運動遭受挫折階段,作為鄂豫皖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徽一大批革命兒女前仆后繼。

      “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就有多少共產黨員。”面對敵人拷打,金寨縣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詹谷堂作出豪邁之答。

      “為革命抬擔架、當挑夫也是光榮的!”大別山革命斗爭時期,紅八十二師師長林維先被安排到苦工隊當挑夫時,依然堅定革命的信念。

      “當(黨)用則用,家里少用。”首任中共安徽省委書記王步文在被捕后,向前來探視的妻子秘密交待稿費如何使用,心中有黨,忠貞不渝。

      “情況萬分緊急,密碼已經燒掉,請黨放心。”皖南事變后,新四軍戰斗至最后時刻向黨中央發出電報,哪怕彈盡糧絕,依舊壯烈吶喊:“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真理的大潮,一經孕育便奔流不息;信念的火種,一經點燃就不曾熄滅。“作為中國革命重要策源地,江淮大地和全國各地一道,在黨的帶領下,于黑暗中追逐光芒、在絕境中開辟新路。”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院長程中才說。

      28年如此,100年來亦如此。

      1968年冬,一架飛機在返回北京時失事。兩具緊緊抱在一起的遺體之間,是一個公文包,里面裝著涉及我國熱核彈頭試驗的絕密資料。那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科學家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拼盡全力留下的信念。三周后,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成功。

      1978年冬,小崗村18戶村民在一份“秘密契約”上按下紅手印,實行農業“大包干”。這個冒險的決定,背后是一群堅持真理的共產黨人。從縣委書記、地委書記到省委書記,經過實地調研,頂著風險支持小崗“試一試”,用追求真理的信念保護了改革的一聲驚雷。

      這一個個百年來披荊斬棘的縮影,浸透靈魂,化為江淮大地最鮮明的底色。

    犧牲之志

      安徽,最悲壯的奉獻是犧牲。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烈士墻,銘刻著長長的烈士名錄。革命戰爭年代不足23萬人的金寨,共有10萬多兒女參軍參戰,誓死跟黨干革命,他們中絕大多數英勇犧牲,金寨“村村有烈士,戶戶有紅軍,山山埋忠骨,嶺嶺鑄忠魂”。

      霍山“喻氏六烈士”、合肥“宣氏六烈士”、無為“胡門六烈士”……安徽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里,記錄著為國捐軀的6個家族的故事,有的家族30多人參加革命多人犧牲,有的獻出了一家人的寶貴生命。在安徽,僅登記在冊的革命烈士就有8萬多名。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犧牲,是江淮大地最無私無畏的奉獻;犧牲,是安徽兒女最蕩氣回腸的選擇。

      芮蘭生,安徽潛山縣人。為逼其說出“秘密”,敵人以“老虎凳”“電機”的酷刑和高官厚祿的引誘,企圖動搖其意志,他始終堅貞不屈,犧牲時38歲。

      霍邱保衛戰,敵人用飛機大炮炸開了城墻垛口,守城軍民與敵人展開巷戰,子彈打光了拼刺刀,刺刀拼彎了用槍托砸,有的為了不當俘虜投井,有的負傷被抓后高唱《國際歌》,高呼“共產黨萬歲”,寧死不屈。

      凌霄,曾任中共貴池縣委書記,1935年慷慨就義前留下誓言:“殺了我一個凌霄,千百個凌霄會踏著我的血跡起來斗爭!”

      皖南事變,千古奇冤。新四軍9000余人從安徽涇縣北上途中遭到國民黨頑固派部隊8萬多人襲擊,奮戰七晝夜,彈盡糧絕,大部分犧牲。

      袁國平,時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突圍中身負重傷,為不拖累大部隊,毅然朝自己開了一槍,犧牲時35歲,他曾言:“如果有100發子彈,要用99發射向敵人,最后1發留給自己,決不當俘虜。”

      這是一段不能忘卻的刻骨記憶。血雨腥風的年代,“砍頭只當風吹帽,革命鮮花用血澆”,一批批英烈在江淮大地上用熱血寫就赤誠,用犧牲鑄就繁華。

      這是一場不曾止步的偉大斗爭。百年初心不移,一批批江淮兒女用生命請戰危難,用犧牲擔當使命。

      蔡永祥,安徽肥東縣人。1966年,為保護飛馳的列車,他毅然奔向軌道,清除鐵軌上的木頭。列車,保住了;他,犧牲了,年僅18歲。

      沈浩,從安徽省財政廳選派至小崗村任村黨委第一書記,任期已滿的他,面對村民挽留他的“紅手印”,選擇繼續留下,直至倒在小崗村,終年45歲。

      朱世群,3年前從合肥學院選派至宿州市陡張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犧牲在夙夜牽掛的脫貧攻堅第一線。他所寫的青春宣言永遠定格在了時間里,“去耕耘,去收獲,去把握,去快樂,望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更多的足跡……”

      犧牲,是選擇,更是一種信念;犧牲,是悲壯,更是一種擔當。

      2020年夏,廬江縣防洪大堤決口,6500余名村民被困,生命危在旦夕。此時,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陳陸已在抗洪一線連續奮戰幾個晝夜。面對擴大的決口,他再次奮不顧身沖入洪水,再也沒能回來,時年36歲。

      一個個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偉岸身影,將對黨和人民的使命擔當書寫在江淮大地,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篳路藍縷的一個縮影,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優異答卷中的一份“皖美”。

    人民之基

      安徽,最深厚的基石是人民。

      安徽博物院珍藏著一件棉襖,打滿補丁、破舊不堪。1949年4月20日的夜晚,它穿在14歲的姑娘馬毛姐的身上,出現在百萬雄師過大江的隊伍里。

      “把解放軍送過江,江對岸的窮人才能過上好日子!”那一夜,水性極好的馬毛姐跳上木船,在槍林彈雨中橫渡長江6趟,把3批解放軍送達南岸。子彈擊穿她的右臂,她卻在火光中看到勝利的黎明。

      這一晚,千里江面上有上萬名像馬毛姐一樣“送大軍過江”的老百姓。

      淮海戰役,我軍以60萬對80萬敵軍贏得勝利;渡江戰役,我百萬雄師以木帆船突破70萬敵軍及其100余艘軍艦、300余架飛機構筑的江防天險。

      淮海戰役中,每1名解放軍戰士的身后,至少站著9名支前群眾。渡江戰役中,每1名解放軍戰士的身后,至少站著10名支前群眾。

      人民,永遠是最穩固的基石。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只有共產黨、解放軍關心窮人!”渡江戰役前已獲得解放的馬毛姐和鄉親們,分田分糧分鹽巴,過上了好日子。大道理不懂,但她選擇相信,選擇跟著共產黨走。

      皖江抗日根據地的老百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最后一把米,拿去當軍糧;最后一塊布,拿去做軍裝;最后一個兒,送去上戰場。”

      在鄂豫皖蘇區,紅軍沒收地主土地,大量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僅留少數公田用于生產紅軍軍糧、紅軍家屬口糧。蘇區老百姓紛紛讓出好田給紅軍,并立上刻有“紅軍公田”的石碑,讓子孫后代永記紅軍之恩。

      “共產黨不勝利,咱哪有好日子過?”95歲的淮北市濉溪縣老人李時良至今難忘,自己牽著驢、赤著腳步行50多公里,為淮海戰役中的解放軍送糧。飛機掃射時,有的老鄉用身體護住傷員,當場犧牲。

      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一切為民者,民向往之。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這,也是人民的心。

      鄂豫皖蘇區能夠28年紅旗不倒,新四軍能夠在江淮大地同敵人奮戰到底,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能夠站住腳、扎下根,淮海戰役能夠勢如破竹,百萬雄師過大江能夠氣吞萬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們黨同人民一條心、軍民團結如一人。

      “共產黨人就是要和人民在一起。”“七一勛章”獲得者、72歲的李宏塔說。他是李大釗之孫,生活在“高光”下,卻過著“守常”人生:騎自行車上下班、住“老破小”房屋;從百姓家的蒸鍋里檢查救濟米質量、在應急帳篷里感知受災群眾的暑熱。

      得知淮河沿岸百姓因洪災流離失所的消息,毛澤東號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截至2020年10月,治淮70年間,沿淮修水庫、建工程、起莊臺,總投入9000余億元,淮河兒女終能與水和諧共生,適水產業“深水魚、淺水藕、灘涂洼地栽杞柳”,紅紅火火。

      “讓我上!”“我先上!”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人民生命的威脅,黨員紛紛請戰一線。“只要還能睜開眼,我就不能退。”2020年安徽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龐金霞瞞著父母,逆行支援湖北,因長時間佩戴口罩而全臉過敏,腫脹到眼睛只剩下一條縫。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百年來為著人民謀幸福,樹起人民心中一座最偉岸的豐碑。

      百年披荊斬棘,鋪就今天繁華大道。在繁華大道上再出發,向著新征程,爭取更大光榮!

    [編輯: 邵國權 審核:戎小平 監制:王小明 ]
    分享到:
    相關新聞
    回到首頁
    99ri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综合给合狠狠狠,在线观看视频亚洲,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 <bdo id="owmae"><xmp id="owmae">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6国产精品久久久| 精品少妇ay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bd|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2018中文字幕mv | 朝鲜女**又多又黑毛片全免播放 | 久久www视频| 激情五月婷婷色| 最近中文字幕视频高清|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日韩|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VVV|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卡一级毛片aaa| 亚洲天天综合网| 91视频完整版高清| 男人扒开女人下身添免费|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亚洲精品bt天堂精选| 久久精品这里有| 欧美18性精品| 日韩a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好大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视频| 四虎e234hcom| 中文字幕羽月希黑人侵犯| 西西人体44rtwww高清大但 |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免费| www.日韩av.com|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制服| 处破女第一次亚洲18分钟|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chinese帅哥18kt|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久久电影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