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剛過,記者沿著蜿蜒的小路驅車前往馬鞍山市向山鎮,當車子行至落星村時,一片郁郁蔥蔥的景觀林躍入眼簾。相比于礦區蒼黃的面貌,這一片林木如“翡翠”嵌于其中。然而幾年前這里處處是尾礦庫和廢棄礦坑,“因為偷排亂倒垃圾固廢,長年累月這里便形成一座垃圾山,臭味熏天,沒想到環境整治以后這么漂亮,傍晚村民們還可以來這散散步。”向山鎮落星村村民葛金保說。
今年以來,馬鞍山市堅持“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的發展定位,統籌推進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全力推動向山地區生態修復,加速城市綠色轉型步伐。
啟動“一號工程”
保護“城市之源”
以面積54平方公里的向山鎮為主的向山地區,位于馬鞍山市東郊,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接壤。向山地區擁有豐富的鐵礦資源,有著近百年的露天采礦史,該地礦山集聚,有“華東第一大采場”之稱,被譽為“馬鋼糧倉”的凹山礦正位于此。馬鞍山因礦生鋼,因鋼立市,向山之于馬鞍山猶如凹山礦之于馬鋼。同時,流經馬鞍山市主城區、被稱為“母親河”的兩條主要河流慈湖河、采石河均發源于此。因此,向山地區可謂馬鞍山的“城市之源”。然而,幾十年來的超強度、大規模粗放式開采,導致向山地區的區域地質地貌受到破壞,生態環境基礎極為薄弱,嚴重威脅著城市地質安全和生態環境。
順山路而上,行至山腰,只見凹山湖綠水盈盈,四周花團錦簇。其實,這座人工湖的前身就是具有百年開采歷史的凹山采場。上世紀70年代,馬鞍山市曾提出“全市人民齊動員,千軍萬馬戰凹山”的口號,兩次發起全市“凹山大會戰”,凹山采場的生產規模和生產能力大幅度提升。在為我國鋼鐵事業貢獻了2億多噸的優質礦石之后,凹山采場完成開采使命,并迎來復墾復綠。
如今的向山地區有常住人口6萬多人,是以凹山礦為代表的眾多礦坑集聚地。向山地區位于城市上風口,是慈湖河、采石河等長江支流的發源地,處在長江15公里防線,同時還受到自然風景區紅線限制,是重要的生態屏障,該地區生態環境的修復治理,也事關長江大保護的質量和效果。為此,該市把向山地區綜合整治作為創建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示范區的“一號工程”。
打響“向山會戰”
修復“城市傷疤”
馬鞍山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強重要生態系統及生態脆弱地區保護與修復,把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擺上重要位置,并以此為重點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樣板工程。
7月7日至8日,馬鞍山市組織黨政代表團赴江蘇溧陽、浙江德清等地考察,學習借鑒兩地在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綠色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創新經驗;7月9日至10日,馬鞍山市舉辦“向山地區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發展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齊聚馬鞍山。會議期間,專家學者們實地考察了向山地區的凹山總尾礦庫、凹山礦坑、高村礦、小南山礦、高村排土場等地的生態修復情況,并從礦山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土地整治、產業轉型、綠色低碳循環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專業性意見和建議。
7月15日,馬鞍山市召開全市“向山地區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發展動員大會”,提出舉全市之力打好新時代“向山大會戰”。
該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指揮長的向山地區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發展指揮部。同時,出臺相關文件,編制相關規劃,計劃利用三年時間,遵循EOD路徑,采用“生態修復+”治理模式,圍繞生態環境修復、土地整理開發、人居環境改善、基礎設施提升、產業導入升級等五大方面,統籌推進重度污染治理、生態短板補修、綠色礦山提升、兩河源頭凈流、生態屏障構筑、土地整理利用、路網提升改造、城鎮更新改造、產業體系再造、生態價值轉換等“十大工程”,以高標準修復促高顏值生態,以高顏值生態促高質量轉型,以高質量轉型促高品質生活,推進向山地區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發展。
推動綠色發展
加快城市轉型
“對落星村壩頭坡頂的整治,正在啟動第三輪,提升周邊景觀,進行花園式改造,同時加大對現有林木的養護。”向山鎮建設辦負責人楊亮介紹,固廢堆場被發現后,當地政府聘請專業機構“量身定制”了整治方案,設置混凝土防滲墻,修筑導排水溝,實現雨污分流,覆土復綠等,經兩輪整治后,“固廢堆場”變身“景觀帶”。與落星村壩頭一樣正在進行生態修復的還有東山礦、凹山排土場、城門垌尾礦庫等。
目前,向山地區多處礦山用地逐步開展生態復墾改造,羅卜山、城東、順發等在冊選礦廠尾礦庫正啟動閉庫和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據了解,經過整治,今年該地區已有8家采礦企業和20家小選礦廠徹底拆除,8個尾礦庫順利閉庫,7個棚改項目穩步推進,12個歷史采礦宕口復綠復墾,復綠造林達到5810畝。
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城市,馬鞍山市著力推進長江流域露天礦山和尾礦庫治理修復,推動區域生態環境空間共保、協同治理。除凹山礦外,該市還配合中國寶武馬鋼對丁山礦區、高村鐵礦、和尚橋鐵礦等進行綠色礦山升級改造和環境綜合治理。據了解,“向山大會戰”號角吹響后,按照規劃,馬鞍山市計劃把向山地區打造成全國礦區生態修復示范區、長江支流源頭水環境綜合整治示范區、全國EOD綠色轉型示范區和踐行“兩山”理念的樣板區。
“向山是馬鞍山的發源地、城市起步區,歷經百年開采,在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留下了很多的環保欠賬。什么時候向山地區治理好了,馬鞍山資源型城市轉型才算成功,才能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從而打造成為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馬鞍山市委主要領導表示。
(記者 賈克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