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林鐵路是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耐高寒客車輪承載著我國首列自主創新研制的“復興號”高原內電雙源動力集中型動車組(又稱“高原綠巨人”)平穩地行駛在拉林線上。
8月5日,記者從馬鋼交材了解到,伴隨著拉林鐵路上飛馳的列車,馬鋼交材CL65K新材質車輪目前已實現全面推廣,年供貨量達到5000件以上。
據了解,拉林線屬于高海拔、低溫、大坡道線路,該線路服役條件對列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帶來極大的考驗。在前期市場走訪過程中,馬鋼交材技術人員了解到客戶希望尋找一款能適應高原高寒地區的車輪產品。為保證高原動車組能夠穿上國產跑鞋,馬鋼交材迅速行動,成立EVI服務小組,認真識別用戶需求、積極介入主機廠前期產品研發,與該客戶一起開展相關設計與分析工作,為整個開發過程提供多維度、深層次、全流程的技術服務,通過在實驗室條件下綜合對比多種材質車輪的服役表現,積極進行高性能CL65K新材質車輪推薦。
為保證裝車過程順利,馬鋼交材研發小組提前走訪主機廠,告知車輪材料的變化以及后續輪對壓裝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在壓裝過程及時跟蹤直至順利完成裝車。2016年下半年,裝有馬鋼交材284件CL65K車輪的71輛車開始考核,先后在上海鐵路局、鄭州鐵路局、沈陽鐵路局等9個路局10個車輛段載客運行。“從東北到西南、從酷暑到嚴寒,長達三年的持續跟蹤,我們跑遍了大半個中國,收集到不同服役條件下車輪的表現。”馬鋼交材技術人員龐晉龍介紹道。
歷經了近60萬公里的運行考核及跟蹤后,該車輪服役綜合表現好于傳統車輪,使用壽命明顯提高。馬鋼交材也因此獲得中鐵檢驗認證中心頒發的CL65K車輪產品正式證書。由于其優異的服役表現,馬鋼交材CL65K新材質車輪今年在我國時速160公里高原內電雙源動力集中型“復興號”動車組上成功獲得運用。為進一步保證車輪生產過程穩定及產品質量可靠,馬鋼交材參照目前已形成的時速350公里“復興號”車輪的控制措施和質保體系進行控制,實現產品“零缺陷”出廠。
“對于做好EVI項目,我們的原則是必須‘先做人再做事’,樹立用戶思維、協同思維、進取思維,客戶需要什么,我們就去解決什么,在服務中想著能給客戶解決哪些問題、為用戶創造什么價值。”馬鋼交材技術中心負責人陳剛表示。
見習記者 吳衡
通訊員 許然 魯松 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