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來這邊排隊領號,保持適當距離,戴好口罩”“請用智能手機掃二維碼自助建檔,不會的問我”……連日來,在當涂縣人民醫院疫苗接種點,一群穿著姑孰鎮東大社區志愿服務紅馬甲、說話聲還略顯稚嫩的青春身影在忙碌穿梭著,引導和幫助市民接種新冠疫苗。他們,是才從高考“戰場”走下來的“00后”準大學生。
“我媽媽在東大社區工作,2020年以來我耳聞目睹了社區一線防疫人員的辛苦勞累。所以,高考一結束,我就報名參加社區防控疫情志愿者招募。我要以媽媽為榜樣,為防疫出一份力。”說起做志愿服務的初衷,祖子琪顯得有些動情。在疫苗接種點,查驗健康碼、引導有序排隊登記、協助掃碼建檔、為居民答疑解惑……他每天從早上7點就開始了陀螺一樣的旋轉模式。
姑孰鎮是當涂縣中心鎮,接種疫苗的人口多、任務重、工作量大,一天下來,僅有吃飯的時間能坐下休息一會兒是常有的事。“來醫院快一個月了,我沒有休息一天,雖然累,但每一聲‘謝謝’、每一句‘麻煩了’,都能瞬間驅散我的疲憊。”對于居民每一次的致謝和表揚,祖子琪口罩下的嘴角都會抑制不住溢出微笑。
疫情就是命令,崗位就是“戰位”。隨著南京疫情傳播鏈的持續延長,居民疫苗接種的意愿不斷增強,疫苗接種點的人數也在與日俱增,志愿服務工作的強度越來越大。在當涂,越來越多的返鄉大學生主動加入防疫一線,成為一股充滿活力的青春力量。
“請出示一下身份證”“這是您的號,等會叫到您,您就進去打疫苗”……早晨7點,天已大亮,在江心鄉衛生院門口,已排起長長的接種隊伍。大學生陳偉著裝整齊、佩戴口罩,駐守在鄉衛生院門口,有條不紊地為前來接種疫苗的村民測量體溫、登記信息。“孩子不錯,很有責任感。”提起陳偉,衛生院院長汪金超豎起了大拇指。
陳偉就讀于西華師范大學商學院,是一名大二學生,今年暑假回到老家江心鄉。在得知鄉衛生院需要志愿者協助疫苗接種時,他主動報名,成為一名信息登記員。一個口罩、一個小喇叭、一本登記本、一支筆,就是他全部的“裝備”。從早上7時到晚上8時,13個小時的堅守,他早已數不清登記了多少信息、喊了多少號。手麻了,就靠腕部力量寫字;嗓子啞了,就喝口水再接著喊。
在湖陽鎮核酸檢測點,該鎮彰教村的大學生祖顯程穿梭在采樣點各個環節,維護秩序、協調工作,耐心細致為群眾答疑。“比起醫護人員和基層工作人員,我們志愿者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祖顯程的謙虛讓一旁的工作人員徐香香急了,“多虧了這些大學生,他們在信息登記等方面做得很到位、很準確,志愿服務做得非常好。”徐香香邊說邊豎起了大拇指。
記者 吳黎明
通訊員 楊應林 丁絹 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