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老年人的“吃飯問題”,關系到居家養老的幸福指數。生活中,有不少老年人常常為做飯、吃飯發愁,尤其是高齡、孤寡和空巢老人,老年助餐服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了滿足老年人的用餐需求,市民政部門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不斷探索完善養老助餐服務體系,今年計劃在主城區建成30個社區助餐服務中心(站),其中助餐服務中心10個,助餐服務站20個,讓更多老年人在家門口吃上熱騰騰的“方便飯”“暖心飯”。
多個社區有了“老年食堂”
8月2日中午11點多,在雨山區花園社區(翡翠園)老年助餐服務中心,74歲的許家炳老人正津津有味地吃著午飯。“菜品挺好,有魚塊、蒸雞蛋、香菇青菜,外加西紅柿蛋湯。三菜一湯才10元錢,方便又實惠。”許家炳老人對午餐很滿意,“干凈衛生、清淡適宜,很合我們老年人的口味。”
花園社區(翡翠園)老年助餐服務中心總面積有1000平方米,里面環境整潔、設施齊全,餐桌餐椅、空調電視一應俱全;每天早中晚三餐供應,午飯有六到八道菜供選用;老人們還可根據自己口味點些小灶菜吃。主食除了米飯,還有面條、水餃等特色面點供應。“有葷有素,營養均衡,刷老年卡就餐還有優惠。”一位老人對這里的飯菜贊不絕口。
開業僅半年,這家老年人助餐中心已成了社區老人的“老年食堂”。該助餐中心負責人王雪艷介紹,助餐中心輻射周邊八九個居民小區,每天的接待量超過300人次。助餐中心擁有專業廚師、營養師團隊,能夠根據老年人特點,從專業角度制定健康食譜,每周食譜在公眾號上和店內提前公示。餐品從原材料到餐桌,嚴把食品安全關,讓老人吃的安心,讓兒女們放心。
養老助餐網絡不斷完善
花園社區養老助餐服務中心的運行,是雨山區老年助餐服務工作的一個縮影。為破解老年人就餐的難題,近年來,該區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思路,通過引進安徽眾拓養老產業科技有限公司,大力推進“助餐中心+社區助餐點”老年人助餐服務體系建設。目前,該區已建成15個社區“老年食堂”、20個老年助餐點;還有3個社區食堂在建中。“老年食堂”或老年助餐點通過集中用餐、上門送餐的形式,為以高齡、獨居、生活自理有困難的老年群體為主的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方便老年居民在家門口就近用餐。
今年,市民政部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將社區老年人助餐點建設作為為民辦實事項目,年內,將在主城區新建30個社區助餐服務中心(站),其中助餐服務中心10個,助餐服務站20個,其中:花山區計劃建設助餐服務中心3個,助餐服務站10個;雨山區計劃建設助餐服務中心5個,助餐服務站10個;博望區計劃建設助餐服務中心2個。目前,各社區助餐服務中心(站)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實施社區助餐工程,旨在為社區老人和群眾提供生活便利,不斷提升社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民政部門始終秉持“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切實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通過精準對接養老服務需求,不斷提高養老服務的有效供給,更好地滿足社區老年人尤其是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居家養老就餐需求。
記者 廖嵐鈞 通訊員 戴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