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菲通過羽毛球收獲了奧運金牌,而在全國很多地方,當地人也正通過羽毛球產業改變著自己的生活。比如在安徽南陵,當地村民就從鵝毛起家,把羽毛球制造產業越做越強,日子也越過越有奔頭。
今年54歲的南陵縣麻橋村村民劉明武,在自家創辦的羽毛球加工廠里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小小的羽毛球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制作的環節可不簡單。
安徽蕪湖南陵縣麻橋村村民 劉明武:首先是插球,然后是勾線,然后到滾膠、注膠,再到檢驗,表面上看好像是個小球,但是它的環節是比較復雜的。
劉明武曾在村里的一家水泥廠上班,但是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佳,收入不高。看到村里有人制作羽毛球發了家,2003年,劉明武嘗試著在家里搞起了羽毛球毛片加工的生意,一年下來,收入比以前高了20多倍。
安徽蕪湖南陵縣麻橋村村民 劉明武:生產一年以后,大概一個人能掙到10萬元了。
2009年,劉明武開始專門生產羽毛球,與村里其他的毛片廠、球頭廠一起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最近,奧運會的舉行讓廠里的訂單增加了不少。
安徽蕪湖南陵縣麻橋村村民 劉明武:我們原來每個月生產3萬筒,現在我們已經每個月生產5萬多筒了。
如今,麻橋村的羽毛球產業年產值達7000萬元以上,麻橋村也成為了南陵縣12個經濟強村之一。村里的道路更通暢、村容更干凈,各項生活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村民們的生活也更有奔頭。
[編輯:
吳曲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