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孫恒亮
自然的饋贈賦予了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機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新市鎮北倚橫山,南瀕石臼湖,自然資源稟賦得天獨厚,綠色發展動能后勁十足,該鎮正立足自身實際,建設生態宜居家園,打造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協調、統一的功能性村鎮,走好“綠色路”,念好“山水經”,寫好“強鎮賦”,一幅可望可及的現代農村綠色畫卷正在全鎮人民的砥礪奮進中鋪陳開來。
走好“綠色路”,從刷新思想理念抓起。綠水青山就是富民強鎮的金山銀山,綠色發展讓好生態變成富民的“金飯碗”。誠然,發展生態經濟雖然增速不一定快,總量不一定大,財政收入也不一定多,但老百姓最能從中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生態富民”成為扛起高質量發展旗幟的共同價值追求和戰略取向。
念好“山水經”,就得因地制宜找出路。對于新市鎮而言,最大的特色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最大的動能也在生態。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突出“田園風、小鎮味、時代范”的鎮域特點,因地制宜發揮自身優勢,圍繞生態資源做文章,調整產業思路,優化產業布局,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精細化舉措推動鄉村振興落地落實,走穩走實走好生態振興之路,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
寫好“強鎮賦”,生態富民就不能停步。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任何事情最怕淺嘗輒止、半途而廢。生態紅利人人可追、人人可享,這條路走對但也更需要不動搖、不停步、不松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今年5月召開的新市鎮第七次黨代會提出打造“山水新市、健康小鎮”的發展定位。目標既定,接下來就要持之以恒抓落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
厚植生態底色,鏗鏘逐綠前行。咬定青山不放松,歷史終不負奮斗者,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新市實踐必將帶來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更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穩穩的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