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博望區新市鎮民間就有釀制米酒的傳統,被冠以“米酒之鄉”的美譽。到了清咸豐年間進入鼎盛時期,曾形成數座酒糟坊,進行批量生產。
在眾多的米酒中,葉家橋米酒就是珍藏在新市人記憶中的酒。它的釀酒工藝起源于清道光年間,有著上百年的歷史傳承,2020年8月,被列入博望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走進夏進酒業公司的生產車間,一排排半人高的酒缸封口蓋著紅布,缸中糖化后的米酒用瓢攪動后,隨即呈現出蘇東坡筆下“雪花浮動萬家春”的景象,一股濃郁的酒香也撲鼻而來。
傳統米酒制作時要先準備好原材料,優選晚季糯米,用簸箕簸去米屑,用清水反復淘洗后置于缸中,加水浸泡;浸泡好的糯米放入鍋中,用猛火蒸熟,起鍋;將蒸熟的糯米裝于竹簍中,均勻灑上幾勺涼水降溫;待落水不燙手后,再將糯米倒進大缸中加入酒曲發酵,中途再加水調和,至整壇滿漿后,才算大功告成,這時釀出的米酒叫原漿酒,口感極佳。
作為第五代米酒制作技藝的傳人,夏來保深得父親古法釀酒技藝精髓。在傳承的基礎上,他注重創新發展,通過市場調研,在家鄉創辦起夏進酒業公司,不僅產能得到大幅度提高,還實現了品質的飛躍。
目前,該公司生產的“葉家橋”牌米酒月產量高達5000公斤,成為市場上供不應求的“搶手貨”。
鑄“力”行動·融媒體大練兵活動第十采訪組
■記者 戎小平 季晨辰 涂慧民 見習記者 何一旻
[編輯:
吳曲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