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校畢業季。越來越多高校在畢業典禮上設置了一個特別的儀式:典禮現場,為選擇去西部、基層、國家重點發展領域就業的畢業生代表獻上鮮花,讓他們接受來自全體師生的掌聲與敬意。
“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號召下,近年來越來越多高校畢業生選擇投身廣袤的祖國大地,去西部,去艱苦的地方,扎根基層。
我們要向這些年輕人表達敬意。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本可以留在大城市,但他們選擇投身農村,將青春奉獻給廣袤基層,將自身命運與人生夢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在奮斗中增長才干、實現人生價值、升華理想境界,生動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風采。在鄉村大地上,他們傾情投入。在全國選派的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中,很大比例是青年,黃文秀、張小娟、樊貞子等一批青春身影永遠定格在了扶貧一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他們用尚顯稚嫩的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后”,其中相當一部分是“95后”“00后”,7萬多支青年突擊隊、163萬多名團員青年堅守社區防控、醫療救治、物資生產一線。在國家各個重點發展領域和科技創新前沿陣地上,他們腳踏實地,探索星辰大海。在“嫦娥五號”探月取壤、空間站建設、“天問一號”探測火星、“奮斗者”號載人深潛等征程中,“80后”“90后”已經成為中堅力量。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年輕人愿意到基層去,得益于政策引導、教育發展與社會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各級政府不斷完善體制機制,積極為青年人到基層服務鍛煉搭建舞臺。《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一系列政策規劃出臺,讓廣大青年就業創業擁有了更加優越的發展條件;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特崗教師、“脫貧攻堅專干”“鄉村振興協理員”等計劃、項目,讓青年人投身基層的渠道愈加寬廣。如今,越來越多高校鼓勵學生扎根基層,拜群眾為師;越來越多學生擺脫擇業偏見,聽從內心召喚,制定腳踏實地的職業規劃;越來越多社會有識之士倡導更為理性的就業觀、擇業觀,將學歷等同于就業、以崗位光鮮論成功的傳統擇業觀念正逐步被打破,基層奮斗經歷被看做走向成功的寶貴精神財富。
毛澤東同志在《農村調查》一書的序言中說:“沒有眼睛向下的興趣和決心,是一輩子也不會真正懂得中國的事情的。”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身逢盛世,重任在肩。要懂得中國的事情,廣大青年需要在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經歷風雨、揮灑汗水、歷練成長,讓青春之花絢麗綻放,方能承擔起接續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重任。(彭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