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掛滿架,辣椒垂滿枝,茄子大又壯……“各種應季蔬菜一下子全熟了,吃都吃不完。”7月7日一早,當涂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松塘村村民何昌明就來到他家的一分菜地里釆摘蔬菜,“這還得感謝村黨支部,‘惠民菜園’這事辦到了大家心坎上?!?/p>
弄清楚何昌明說的“惠民菜園”,還得從頭說起。10年前,松塘村實行土地增減掛改革,村民統一住上新建的小二樓或多層樓房,土地集中流轉給農業企業經營,村民拿上流轉費返聘到企業掙工資,散落無序的村莊變成整齊劃一的社區,自給自足的農民變成樣樣要買的市民,生活質量蹭蹭往上漲,大家心里樂開了花。
面前的松塘村,二層別墅一排排,多層樓房平地起,連縣城里的人看著都羨慕??墒?,時間住長了,村民們總覺得少了一點什么,年過六旬的何昌明這種感覺特別強烈。擱在以前,一早一晚泡在小菜地里,活不重又充實,蔬菜水嫩還生態。現在雖然在家門口也能買上菜,但那種沾著露珠的新鮮勁沒有了。漸漸地,就有村民按捺不住了,在小區的旮旯里種起了菜。起初,村干部考慮到村民有多年種菜園的習慣,只是勸止,但效果并不理想。后來出臺了村規民約,還是杜而不絕。
“堵,是必須的,發現一次就鏟除一次。堵的同時,還要疏。”村黨支部書記高邦昇是土生土長的本村人,沒少為小區種菜杜而不絕煩過神,也一直為堵疏結合而思考出路。全村是整建制“農村變社區”,村民對土地有種割舍不了的情結,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需要過渡期。再說,土地集中流轉后,還有少數利用率不高的地塊,何不由村集體返租倒包過來,提供給愿意種菜的村民。這一想法得到了村民代表們的廣泛支持。
說干就干。經多方協調,就在村莊前方100多米的地方,村集體返租倒包利用率不高的40畝地,并出資格田正方,興修水渠,硬化田埂,每戶標準統一為一分地大小,年租金90元。很快有388戶村民自愿認領。自從有了“惠民菜園”,何昌明的生活充實多了,早晩在菜園打理,沒事時也愛到菜園發發呆,更有成就感的是,從此全家6口人不用再買蔬菜了,一年至少省下2000多元。
“惠民菜園”不僅樂了村民,還美了小區。小區內種菜的現象不見了,綠化、美化、亮化上了新臺階,村民們的行為規范文明起來。村里乘勢而上,在全域范圍內開展“五化”行動。購置垃圾桶150個進行更換,發動1100多人次參與村環境治理,集中清理垃圾300多車,拆除無功能建筑10座;購買總長達3200米的護欄,沿村主干道路進行安裝,美化了村環境,完成了路崖石和路面裂縫的修補,請專業隊伍完成村主干道的劃線;安裝和更換高桿燈110盞,方便村民夜間出行;購買草皮,完成村內的綠化補植3200平方米;在村衛生室門前修建了一處停車場,規范了停車秩序。受“惠民菜園”啟發,村里還辦起“惠民夜?!?,成為村民提升本領的“加油站”;“惠民食堂”推動紅白喜事移風易俗,每年為村民節省約20萬元。
記者 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