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全市基層信息系統整合項目(大管家信息綜合服務平臺,簡稱“大管家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該系統按照“一門戶、一賬號、一數源”的目標,建立了PC端、APP端的統一工作門戶,實現了基層信息整合、系統數據共享、智慧黨建可視化等功能,有效解決基層單位多系統填報、多賬號登錄、同一數據多次錄入等問題,讓“信息數據多跑路,社區干部少跑腿”,提升基層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打破信息孤島 暢通信息渠道
“喂,您好,您今早搬過來了是吧……”7月5日上午,正在辦公的花山區沙塘路街道花山社區第十一網格網格員王穎接到來電,了解到團結路33號有新搬入的住戶,她立即登錄“大管家平臺”,輸入新住戶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戶口、學歷、政治面貌等一長串的人房信息瞬間自動錄入。“我們這個系統和公安部門戶籍系統信息互聯互通,從前需要一個一個手打錄入的信息,現在自動填寫,為我們節約了不少時間。”王穎幾分鐘就完成了新住戶信息覆蓋。
“登錄系統多、系統報表繁、多頭重復報、數據共享難……這些困擾我們基層工作人員的問題大大得到了緩解。”試用基層信息系統整合項目幾個月以來,王穎有切身體會。就拿登錄來說,她打開網站頁面,收藏欄里有一長溜的網站:計生、人普、工會、政府服務、文明創建、志愿者……翻開筆記本,各平臺名稱、密碼記得密密麻麻,一個不慎信息輸錯或者網頁卡頓,就要重新再來。“現在好了,一個賬戶、一個密碼即可登錄管理所有系統,操作便捷、信息共享,不用加班加點做一些重復工作,準確率也大大提升。”
同樣感受到信息化帶來便利的還有雨山區安民街道花園社區的網格員施萍,自從使用了“大管家平臺”,她不僅節省了人工錄入的時間,同時在接待居民辦事時,也能通過平臺查閱、核對相關業務信息。“社區掌握著大量基礎數據,時常會有各部門單位打來電話或者發信息來調閱。”施萍的電腦上,不時彈出查詢某項數據的對話框,“使用‘大管家平臺’后,這部分時間大大縮短,在一個平臺上就能查閱所有,為基層減了負。”
基層情況全掌握 精準施策成亮點
王穎和施萍的切身感受道出了基層信息系統整合項目的種種優點。
自今年3月起,花山區沙塘路街道的花山社區和雨山區安民街道的花園社區作為全市首批試點,推進基層信息系統整合項目。通過對38家市直單位、共計328個業務系統的調研,市委組織部會同市數據資源管理局,與項目組一起梳理出包含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系統的整合清單,采用關停一批、整合一批、掛載一批等方法,將基層常用的62個信息系統整合在“一張網”里,讓基層工作實現統一工作門戶、統一身份認證、統一待辦事項,逐步實現信息系統整合與數據共享。
常用信息系統“一網通辦”不僅提升了運維效率、實現了數據共享,也實實在在為基層網格化服務管理人員實現了“解綁”“減負”。“每天不用圍著這些網站、APP轉,讓我們的社區網格員能夠騰出更多時間走街串巷、服務居民百姓,這項暖心工作可以說既減少了基層的負擔,又提升了大家的干勁。”花山社區黨委書記葉麗華說。
信息化帶來的好處還不止這些。在安民街道黨建工作站副主任岑斌的系統平臺上,“樓棟數量”“房屋數量”“人口數量”“今日待辦事項”等圖標清晰展現,所有數據一目了然。“當日待辦事件和事件上報情況很清楚,既不怕忘件、丟件,也能夠掌握基層工作情況。”岑斌舉例子說,街道的整體情況、重點工作,均用數據和圖表清晰地展示在平臺上,數字化城管、平安馬鞍山、市長熱線等各項工作進度在街道“領導駕駛艙”界面直觀呈現,便于及時調度辦理。
據了解,“大管家平臺”目前已在我市主城區全面推廣試運行,其智慧黨建的可視化大屏設計開發也已經完成。未來,將進一步對網格化管理系統進行深度整合,實現一次錄入和辦結,完善基層信息資源庫,實現數據的梳理、展示、分析和挖掘,通過建立基層信息系統清單準入機制,進一步規范信息化項目管理,切實減輕基層工作負擔,提升我市基層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記者 張令琪 季晨辰
通訊員 趙廣超 杜文慧 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