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呂軍強發布我市地質災害隱患分布情況、重點防范期、重點防范區域以及防治主要措施。
據了解,受區域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質條件的影響,我市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如下地段:露采礦山邊坡,大中型礦山的廢渣堆放場,閉坑礦山,廢棄采場,邊坡穩定性差的山區,縣、鄉公路沿線,長江及其支流岸坡,風景區內的險要地段以及自然陡坡、山崖、風化殘坡積層較厚的丘陵等。根據最新地質災害調查資料,2021年馬鞍山市地質災害隱患點共有37處,其中崩塌28處、滑坡6處、地面塌陷3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在各縣區、開發園區均有分布。
“根據2021年汛前地質災害調查結果以及氣象部門預測,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仍然嚴峻,總體趨勢較常年可能加重。地質災害類型以突發性崩塌為主,次為滑坡、地面塌陷災害等。”呂軍強表示,5月-9月是全市汛期,也是全市地質災害易發、多發期,受降雨集中等不利因素影響,地質災害發生頻率可能增高,“當前我市已進入梅雨季節,應重點加以防范”。
經綜合分析、預測,我市易發生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的重點地區為:雨山區向山-銀塘地區,采石街道沿江陡崖;慈湖高新區團旗山;花山區馬鞍山西南坡,霍里街道;當涂縣姑山地區,太白鎮和睦山地區;博望區丹陽鎮龍王山,新市鎮釜山,博望鎮橫山地區、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示范園區)年陡鎮;含山太湖山公路切坡地段等。正在開采及關閉的露天礦山,縣、鄉公路切坡地段,山體切坡建房地段是崩塌、滑坡地質災害易發地域。岸崩易發地域:長江馬鞍山段的江心洲、小黃洲前沿,長江水道沖蝕岸等地。
發布會上,呂軍強還介紹了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八大措施,包括:嚴格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和培訓;抓好汛前調查、災害預警、汛期巡查、災害應急處理工作;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重點災害隱患點應急預案;加強基層地質災害防范和群測群防工作;堅持和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險情巡查制度和災情速報、通報制度;保障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區新上工程建設項目的地災危險性評估和農村切坡建房的簡易地災危險性評估。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彭彩梅